港股市场迎来新热潮,各路企业竞相奔赴IPO,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家背后的巨头企业。近日,亚洲知名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标志着这家由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掌舵的金融巨头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富卫集团以“用领先数字技术提供易懂保险产品”为理念,在亚洲地区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涵盖香港、澳门、泰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中国内地市场仅为富卫集团贡献了约6万名保单客户,但其在泛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富卫集团的经营状况却略显波折,2023年亏损额扩大至7.17亿美元,直至2024年才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000万美元。
港股市场在2025年异常活跃,得益于多项政策环境与制度创新的支持。中国内地优化境外上市外汇登记流程,降低了公司跨境资金运作成本;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和交易活跃,使得港股成为众多企业竞相追逐的“估值洼地”。
在此背景下,不仅是IPO屡次折戟的公司,连A股各行业龙头也纷纷将港股视为再现资本奇迹的宝地。宁德时代港股募资357亿港元,更是将港股IPO募资规模推上了全球第一的宝座。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显而易见,恒生指数市盈率仅为10.47倍,远低于美股标普500的28.1倍和A股沪深300的12.7倍。因此,即便是流动性较低的港股市场,在2025年也迎来了资本的热烈追捧。
李泽楷作为李嘉诚家族的次子,其在商界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早年,他通过电讯盈科与IDG联合投资腾讯,虽然最终错失了腾讯的巨额增值收益,但他的投资能力依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此后,李泽楷在父亲的“光环”照耀下,经营起了自己的生意,并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保险行业。2013年,他收购了荷兰国际集团在香港、澳门、泰国的保险业务,并间接控股了富卫集团,开始了自己的保险创业之旅。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富卫集团的保险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尽管生意看似红火,富卫集团在运营上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根据招股书数据,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净利润曾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直至2024年才实现扭亏为盈。尽管如此,李泽楷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坚持用时间检验一切,等待他擅长的资本时刻。
如今,富卫集团冲刺港股IPO,无疑将为李嘉诚家族再添一家上市公司。尽管卖保险赚钱不易,但保险公司IPO却能为股东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在港股市场热度不减的背景下,富卫集团的IPO无疑将吸引众多股民的关注。然而,对于李泽楷而言,他更希望的是通过富卫集团的IPO,证明自己的商业眼光和资本运作能力,为李嘉诚家族再添一份荣耀。
港股市场的热潮仍在持续,各路企业纷纷涌向这个“估值洼地”,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资本梦想。而富卫集团的IPO,无疑将成为这场热潮中的一抹亮色,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