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演讲难燃舆论,学雷军者何去何从?

   时间:2025-05-23 16:27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昨晚,小米公司迎来了其15周年的战略新品发布会,但氛围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

雷军再次登台,试图以他那标志性的亲民与激情并存的“导师”形象,激励观众。他慷慨激昂地宣告:“后来者起初总是不完美的,会面临嘲笑与质疑,但总有翻身之日。”“只要我们开始追赶,便已在胜利的路上。我们会坚持到底,直至成功!”然而,时过境迁,听众的心态与舆论环境已悄然改变,小米亦非昔日可比。

近期,从小米内部讲话的曝光到新品发布会,雷军对一系列争议事件——包括3月31日的车祸、SU7 Ultra的性能限制、被质疑的挖孔前舱盖设计,以及SU7大灯与翼子板间的鼓包问题等——均未给予正面回应。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公众心中留下了诸多疑问,使得现有的话语难以再激起预期的反响。

雷军近一个小时的介绍,聚焦于小米YU7的设计与车身色彩,却未能点燃舆论。相反,法拉利官方发布的庆祝副主席80岁生日及特别版车型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被戏称为法拉利史上流量最高的一条内容。这不仅凸显了小米在吸引公众注意上的乏力,也似乎象征着“老钱”的无声反击。

小米的“致敬”策略,不仅影响了自身品牌形象,也扰乱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风气。近年来,“学小米”、“学华为”的风潮盛行,成为汽车行业的招聘、营销、研发与产品定义的新标杆。不少汽车人反映,现在求职时,有无小米或华为的工作经验成为关键考量,甚至超越了长期在传统车企的丰富经验。这种“鄙视链”现象,无疑加剧了行业内的焦虑与不公。

在营销层面,尽管去年车企高管纷纷下场直播、拍摄短视频,试图打造个人IP,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除了个别个性鲜明的领导者外,这一趋势已明显降温。同时,一些车企模仿雷军的发布会风格,对车身颜色、配置等进行冗长的讲解,却未能收获正面效果。雷军式的“参数狂欢”,虽然曾让“米粉”们狂热,但随着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空气动力学优化”被证伪,用户的信任开始动摇,引发了大规模的维权和退订。

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野蛮生长”步入“强监管”时代。这一转变,促使汽车企业从“智能化军备竞赛”转向“品质安全攻坚战”。在此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也应回归专业主义,纠正传统人才贬值、跨界人才虚火的现象。毕竟,流量带来的短期热度无法替代技术底蕴的积累。雷军及其追随者们的“翻车”,提醒行业应敬畏制造业规律,将用户的安全与幸福放在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尊严与未来的基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