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书法教育如何守正创新?

   时间:2025-05-23 01:11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在华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正式成立的背景下,一场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书法发展战略”的高端研讨会于近日在该校石牌校区美术楼二楼会议室热烈展开。此次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祝帅教授担任主持,汇聚了书法界、教育界及其他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教育新路径。

祝帅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引领着与会者深入话题核心。他强调,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书法的价值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内涵。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陈志平教授提出,书法作为“直指人心”的艺术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他深情地阐述道:“毛笔书写是纯绿色健康的,它彰显人性合理存在。当我们书写汉字时,会深刻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中国人。书法,正是我们文化血脉的延续。”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静同样深感书法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她认为,书法练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书写者的审美、修养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她期待华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能够引领书法教育走向更宽广的领域,让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书法焕发新的生机。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梁炳伦则从“书法与人的关系”角度出发,深刻阐述了书法的灵魂价值。他指出,书法是中国人的灵魂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书法的发展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虞晓勇教授强调了审美教育在书法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冲击,但也为书法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书法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感受力。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镇和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吴慧平教授也分别发表了见解。刘洪镇认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书法的艺术性和深度,高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而吴慧平教授则指出,书法教育不仅关注技法传承,还应强调人格的完善和审美的培养,人工智能虽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无法替代自身的艺术体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