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的推动下,AI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据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AR/VR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出货量将比2024年激增114.7%。这一预测为众多布局AI眼镜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期,一家专注于AI+AR空间计算终端的初创企业——威海多屏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INAIR),成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并得到真知创投等老股东的支持。这一消息标志着AI眼镜市场再次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INAIR团队成立于2022年,由真知创投深度孵化。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INAIR预告了即将发布全球首台量产的AI空间计算机,并计划在6月正式发售。蓝鲸新闻在沟通会上体验了这款新品,并与INAIR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海进行了深入交流。
INAIR的AI空间计算机由三大核心硬件组成:AR眼镜INAIR 2 Pro、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以及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 Touchboard。这三部分将显示、主机和输入功能集于一体,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蓝鲸新闻发现INAIR的AI空间计算机有三大亮点:多屏交互、AI Agent功能和实时2D转3D引擎。戴上INAIR 2 Pro眼镜后,用户可以看到一个等效4米、134英寸的无边界巨幕,并可以设置6屏多窗口同台显示。这一功能在当前AR眼镜市场中独树一帜,尤其适合办公场景。
INAIR 2 Pro还具备实时2D转3D引擎功能,用户只需选择相册中的图片,即可将其实时转换成3D图像。黄海表示,当前智能终端显示的内容大多是2D画面,而人们对3D显示的直觉感受和对空间感的认知在2D屏幕上只得到了部分满足。因此,从2D到3D场景的跃迁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功能是AI Agent。与市面上需要特定唤醒词的AI功能不同,INAIR的AI空间计算机可以通过语音或实体按键随时唤醒,并支持用户自主命名AI助手。AI Agent还会在日常使用时深度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实现直觉化交互。
黄海透露,INAIR在技术上利用了现有的AI大模型,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工程优化上,以确保AI能力在有限的硬件上高效运行。目前,产品已接入国内主流的大模型,如豆包和DeepSeek。
INAIR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办公场景,新的AI空间计算机也不例外。黄海表示,目标客群是那些需要轻量化移动办公、随时随地处理数据和内容的商务人士。在移动场景下,手机和笔记本的屏幕往往不够用,而INAIR的产品提供了小机器大屏幕的体验,解决了便携性与观看沉浸感之间的冲突。
对于当前AI眼镜行业的竞争态势,黄海认为所谓的“百镜大战”更多是概念炒作,而非实质竞争。他指出,很多厂商的产品还停留在PPT层面,即便是科技巨头的项目也普遍面临延期交付的困境。一款真正成熟且具备量产能力的AI眼镜仍有诸多难题需要攻克,如重量、性能、功耗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
尽管如此,黄海对AI眼镜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空间计算技术是解决设备小型化与屏幕增大矛盾的关键所在。一旦空间计算技术走向成熟,必将带来颠覆性的替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