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雕院美术馆近日正在展出“色彩之诗——周碧初捐赠艺术展”,该展览自4月18日起持续至6月2日,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
周碧初,作为中国现代油画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其艺术生涯令人敬仰。去年9月,周碧初家属向上海油画雕塑院捐赠了百余件绘画精品和艺术文献,此次展览便是对这位艺术大师的一次致敬。
在5月14日这个略显闷热的天气里,记者独自前往上海油雕院美术馆,补看了这场令人期待已久的展览。展厅内,周碧初的画作静静地诉说着他的艺术故事,令人沉醉。
周碧初的画作,无论是色彩还是笔触,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记者漫步在展厅中,细细品味着每一幅作品,仿佛在与这位艺术大师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画作中的绚烂色彩与艺术家的博大、温厚、谦和相互映衬,令人心生敬意。
此次展览共呈现了120多件作品,蔚为大观。许多作品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但每次观赏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特别是周碧初的代表作《新禧》,以其独特的点彩技法和丰富的细节,令人赞叹不已。
在《新禧》这幅作品中,兔子灯上的毛茸茸流苏般的纸丝片以及童子小人偶等细节,都被周碧初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使得兔子灯的样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周碧初的点彩技法,更体现了他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深刻理解。
除了《新禧》之外,周碧初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如《小三峡》和《东湖》这两幅作品,色彩飞动跳跃,仿佛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在画布上跳跃。周碧初晚年用刮刀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透露出一种高韵深情和斑斓绚丽的美感。
周碧初的艺术实践不仅体现在油画上,他还对中国画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水墨作品同样表现出不俗的面目,此次展览也有呈现。周碧初与朱屺瞻、陆俨少、唐云等国画家交往密切,经常切磋画艺。他的油画作品中,也透露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夫。
周碧初晚年还画过许多小幅风景,用干笔在画布上蹭擦,线条涩枯,大量留白,笔简而意远。这种风格令人联想到国画里的焦墨渴笔,显示出周碧初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周碧初的艺术生涯,记者还前往了他的家乡漳州进行实地探访。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气息以及开放包容的精神,都为周碧初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记者还走访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多个城市,通过游历和观赏,对周碧初的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次“色彩之诗——周碧初捐赠艺术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对艺术大师周碧初的致敬和缅怀。他的艺术将绚烂与平淡合而为一,展示了伟大的人格修养和虚怀若谷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