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新任领航者李健,以其过往在华为的辉煌战绩闻名业界。这位昔日的“华为悍将”,曾在尼日利亚的酷热中,身着西装,手提电脑与投影仪,日复一日穿梭于客户之间,甚至不惜门外苦候三小时,只为一次宝贵的会面机会,最终不仅促成合作,更创下佳绩。
在尼日利亚的市场开拓中,李健仅用三月便签下超三千万美元的合同,一年后业绩翻番至近两亿美元,第三年更是突破四亿美元大关。四年间,他带领团队稳居华为全球市场业绩榜首,个人也由此平步青云,历任尼日利亚代表处代表、西非地区部总裁及欧洲片区总裁等要职,2017年更是进入华为监事会,参与决策公司重大改革与战略。
2025年初,荣耀迎来高层变动,掌舵近十年的赵明离任,李健接棒成为新任CEO。上任后,他迅速展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至今已逾百日。
近期,荣耀对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进行了重新部署与竞聘上岗,45%的岗位负责人发生变动,90后占比达24%。伴随这一波人事调整,包括荣耀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倪嘉悦、中国区零售部部长徐波在内的一众高管相继离职。同时,荣耀内部新增AI新产业部门,并将AI研发提升至一级部门,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超百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在产品端,荣耀亦在同步调整策略,推出包括荣耀Power长续航手机、荣耀GT Pro电竞性能旗舰手机在内的多款性价比新品,以期刺激市场,提升份额。渠道方面,荣耀实施更严格的控货措施,确保产品价格稳定。
李健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构荣耀,但这一系列动作背后,也透露出荣耀的焦虑。自2020年从华为剥离后,荣耀面临组织架构、产品战略、供应链及渠道的全面重建,市场份额一度跌至谷底。然而,借助经销商入股与渠道深度捆绑,荣耀迅速打通生产至消费的高速通道,加之华为用户基础与高端化潜力,荣耀得以迅速回归市场中心,多次登顶行业榜首。
然而,高光时刻未能持久。随着华为携带自研芯片与鸿蒙系统重归市场,荣耀受到明显冲击。加之小米、OPPO、vivo乃至苹果的激烈竞争,荣耀的市场份额自2024年一季度后开始持续下滑,目前已跌出前五。
面对困境,李健打出AI战略这张“明牌”。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他高调宣布荣耀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美元打造“阿尔法战略”,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然而,AI技术的远水能否解荣耀的近渴,仍是未知数。当前,AI功能尚未实现突破式创新,各品牌间的差异不大,且缺乏真正落地的应用场景,未能显著提振销量。
相较于AI战略的高调,荣耀在渠道与产品侧的内部调整更为关键。李健一改前任对高端化的坚持,推出更多性价比产品,同时加强对渠道订货数量的控制,以避免价格内卷,重建经销商信心。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荣耀Power上市当周带动荣耀在2000-2500元手机市场排名第一,重返市场前五。
然而,荣耀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经销商对于荣耀的信心仍需进一步巩固,如何在高度依赖线下渠道的市场环境中,找到重建经销商信心的关键,是李健亟需解决的问题。部分经销商已减少在荣耀品牌的资金投入,认为荣耀在华为回归后吸引力下降,产品不保价进货难以盈利。
荣耀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李健能否带领荣耀突破困境,重返市场巅峰,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