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游戏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以Cryptokitties为代表的收藏交易类游戏横空出世,巧妙地将区块链的交易属性和资产的唯一私有特性融入游戏玩法,一度造成以太坊网络的交易拥堵。这款游戏单日活跃用户超过14000人,标志着区块链游戏市场的初步兴起。
据Nansen发布的分析,区块链游戏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市场主要由创新的NFT小游戏和养成类游戏占据,这些游戏虽然游戏性不强,但却为区块链游戏市场打开了大门。随后,第二阶段迎来了以Play-to-Earn和NFT为主要亮点的端游和手游,这些游戏具备一定的游戏属性,但更注重资产价值而非玩法,多款质量参差不齐的小游戏迅速涌入市场。
紧接着,第三阶段几乎与第二阶段并行发展,出现了更多高质量的独立游戏产品。这些游戏同样以区块链为背景,但吸引了更多独立游戏团队和成员的加入,整体游戏质量显著提升,部分传统游戏玩家因对高质量游戏的好奇而加入区块链游戏群体。至此,区块链游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进入第四阶段,高质量的3A游戏厂商开始涉足区块链游戏市场,他们要么研发全新的高品质区块链游戏,要么在原有生态链中加入区块链技术或元素,使得NFT和Play-to-Earn成为游戏的常态属性。目前,区块链游戏市场正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尽管已有众多3A厂商尝试进入,但市场上成熟的产品仍然较少,主要以Play-to-Earn的端游为主,游戏质量整体不够理想。
然而,随着成千上万玩家的加入,对游戏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游戏玩家愿意为游戏产品和内容付费,这部分玩家更容易接受区块链游戏的P2E逻辑。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更多传统游戏厂商的加入,预计将有更多多样化、高质量的游戏出现,吸引更多传统玩家关注区块链市场。
在区块链游戏的分类中,可以大致分为普通区块链游戏和全链游戏。普通区块链游戏通过将游戏内资产以代币和NFT的形式记录上链,实现多种玩法,如孳息、自由交易、收藏等,但其游戏本身在链下运行。而全链游戏则将所有游戏逻辑以智能合约的形式部署在链上,受限于现有区块链技术,全链游戏通常无法实现复杂的游戏内容和精致的美术,玩法相对简洁。
全链游戏一般只具有世界观,不做详细剧情设计,多为基于博弈的策略类玩法。全链游戏与DAO的组织治理形式天然适配,一旦开发完成并部署上链,后续的维护对原团队的影响较小。全链游戏的代码是开源的,社区可以完全接替开发团队,甚至开发本身都可以由社区进行。
游戏逻辑和规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包括战斗过程中的逻辑运算、状态刷新、结果判断和结算等。全链游戏是按照开放生态系统原则开发的,游戏合约和可访问的游戏客户端都是开源的,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插件、第三方客户端等方式定制甚至分叉自己的游戏体验。
全链游戏的底层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由Web3早期参与者开发和推广。由于所有游戏数据和信息都需要基于智能合约上链,暂时无法构建太复杂的游戏场景,游戏可玩性体验度也偏低。然而,全链游戏是整个以太坊生态都在着力开拓的应用场景。
在游戏引擎方面,传统商业游戏引擎如Unity和Unreal在游戏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玩家对游戏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硬件设备性能的提升,3D游戏引擎的架构变得极其复杂。而全链游戏引擎则更侧重于如何处理状态同步、如何在区块链环境下进行高效的内容增加和维护等问题,以帮助开发者专注于游戏部分,降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学习成本。
ECS(实体/组件/系统)架构模式也在全链游戏中得到应用,以解决游戏对象之间的关系、交互和操作更新问题。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面向对象编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允许玩家或其他开发者进一步增进游戏内容。
虽然ZK零知识证明技术不是全链游戏开发的必要部分,但其独特的密码学特性在策略游戏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场景。例如,Dark Forest就使用了zk-SNARKS技术来进行信息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