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激战正酣:大厂竞逐新赛道,谁将问鼎AI话语权?

   时间:2025-05-17 10:46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AI智能体平台Manus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火爆之后,终于向公众敞开了注册大门。该平台以其独特的AI智能体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完成复杂任务的新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

今年3月,Manus横空出世,被业界视为AI智能体领域的突破性时刻,其背后的创业公司Monica也因此备受瞩目。在获得腾讯、真格基金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的融资后,Monica的市值近期再度飙升,据报道已完成新一轮75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市值接近5亿美元。

与常见的AI对话产品不同,Manus能够通过文字指令完成更多元化的任务,如制作视频演示材料、设计网页和APP,甚至定制旅行手册等。这一创新使得Manus迅速走红,并促使互联网大厂加快了在AI Agent领域的布局。

字节跳动和百度等公司已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智能体产品,如心响APP和扣子空间,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投资机构也展现出了对智能体等AI应用的浓厚兴趣,投资热情逐渐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等其他应用领域。

在AI Agent市场中,通用型Agent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这类产品面向所有C端用户,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助手服务。百度的心响、字节的扣子以及刚放开注册的Manus均属于此类。它们通过提供生活化的应用场景和便捷的助手服务,试图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然而,尽管智能体市场热闹非凡,但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通用型Agent。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尽管这些产品在内容层面表现出色,如定制旅行攻略和穿搭、梳理资料制作PPT等,但在涉及跨应用操作或研究深度更高的任务时,它们的完成度仍有待提高。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由于内部数据和模型的差异,不同应用往往处于“孤岛”状态,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虽然Anthropic推出的MCP协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但目前接入MCP的公司仍属少数。

通用Agent还面临着用户体验和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挑战。用户期望智能体能够像人类助手一样无所不能,但现实是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智能体在执行任务时仍会遇到各种困难。例如,在尝试使用Open AI的通用智能体“operator”订票时,用户发现它甚至无法正确选择日期。

相比之下,针对特定行业或场景的垂类智能体在技术和应用上更为成熟。这些智能体能够结合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定制,更容易产生实际成果。例如,在B端领域,智能客服和数据分析平台等垂类智能体已经能够替代人力,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体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尽管通用型Agent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其在未来有望成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同时,垂类智能体也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