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经济学界对于经济走向的预测出现了新的动向。尽管一季度M2货币供应量高达326.06万亿元,约为GDP的两倍,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但实际情况却与预期大相径庭。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3%,通缩压力悄然显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巨额货币在金融系统内循环而未有效渗透至实体经济。
面对通缩趋势,业内专家预测,从2025年6月起,中国或将迎来五大降价浪潮,深刻影响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跌态势。自2022年起,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房价普遍进入调整期。以上海为例,市中心房价从2021年下半年的9.5万/平米跌至当前的6.5万/平米,跌幅超过30%。未来,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幅或将放缓,而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因房价与收入比过高,预计将继续补跌。
其次,海鲜价格趋于亲民。近年来,受日本排放核废水影响,尽管国内海鲜未受污染,但消费者担忧情绪持续,导致海鲜价格下降。帝王蟹、三文鱼、海虾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滑,预计这一趋势将在6月后延续。
汽车市场同样面临降价压力。中档车降价幅度达1.5万至2万元,进口高档车降价更是高达10万元。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至下半年,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涌入市场、科技巨头跨界竞争以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家电市场也迎来价格调整。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电价格下调10%至15%,主要归因于技术迭代加速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商家为去库存,不得不采取打折促销策略。
最后,猪肉价格继续走低。从之前的26-28元/斤跌至18-20元/斤,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上涨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养猪业,导致产能过剩,加之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减少猪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