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新“童话育儿”模式,助力幼儿积极人格培养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童话不仅是孩子们梦幻世界的钥匙,更是塑造其积极人格的重要工具。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普德村幼儿园,凭借其近30年的教育探索,以“童话映心,童心自现”为核心理念,开创了一条独特的“童话育儿”之路。
该幼儿园深入融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提炼出主动、创造、好奇、热爱、自信、悦纳、担当、坚韧、勇敢九大积极人格活力因子,作为幼儿积极人格培养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他们构建了包含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主题目标的完善架构,旨在培养“有力量会创造”的儿童。
为了将童话元素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幼儿园精心打造了童话剧场、绘本场景和角色隐喻三大特色空间。这些空间不仅美学价值出众,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格隐喻,鼓励幼儿在完成任务时自由表达,与环境充分互动。在童话剧场,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场景互动和任务协作,激发创造力和共情力;绘本场景则将平面故事转化为立体交互空间,引导幼儿从听故事转向探索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角色隐喻则通过具象化抽象价值观,推动幼儿内化品质,实现思维与人格的协同发展。
普德村幼儿园还构建了完整的童话生活课程体系,将童话元素全景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他们设置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确保课程与幼儿认知经验、生活现状和情感需求相匹配。通过情境引发、焦点探究和演绎进阶的学习方式,助力幼儿深度体验,形成包含主题、项目、小组和个别化等多种实施形式的立体式课程。
在评估体系上,该幼儿园实现了从“结果评判”到“发展赋能”的范式转型。他们构建了包含目标、原则、方法、流程和工具的成长性评估体系,聚焦九大积极人格活力因子,通过持续性观察记录、多角度验证和“童话投射分析法”,实现对幼儿核心人格特质的可视化诊断。同时,他们制定了长周期培养方案,形成“观察、支持、拓展”的螺旋式发展路径,为幼儿积极人格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推进“童话育儿”理念的实践转化,普德村幼儿园还成立了童话育儿研究所,整合儿童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构建“一所三社”协同赋能机制。大儿童研习社提升教师的教学敏感性与实践创新能力;四季梦想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动态平衡;童话家园协同社则通过本土化童话改编和沉浸式育儿活动,有效消解家庭教育认知偏差,培育幼儿内隐品质。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家园社全环境育人生态,为幼儿积极人格培养提供可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