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无言的英雄,生命的守护者
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我们深入探访了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消防救援站,见证了这些英勇的搜救犬与消防员并肩作战的感人瞬间。
清晨六点的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操场上洋溢着勃勃生机。搜救犬们在训导员的带领下,奔跑、攀爬、跳跃、嗅闻,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它们矫健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无数次搜救任务中的英勇与无畏。
在训练场上,一只名为“海王”的搜救犬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对着一排箱体中的一只箱子大声吠叫,迅速引起了训导员的注意。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消防救援站班长欧阳洪洪迅速打开箱体,解救出“被困”人员,宣告“搜救”成功。这只4岁的搜救犬,已经在支队服役3年多,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的“消防战士”。
搜救犬的训练从两个月大时就开始,经历了服从训练、箱体搜索训练、废墟搜寻能力训练、障碍训练等多个阶段。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消防救援站成立于2005年,现有27名消防救援人员和30条搜救犬。这些搜救犬分为马里努阿犬和史宾格犬两个品种,曾参与多次地震救灾、爆炸事故和房屋垮塌等灾害现场的搜救任务,屡建奇功。
搜救犬不仅是训导员的战友,更是他们朝夕相伴的朋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搜救犬与训导员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厚的默契和信任。欧阳洪洪表示,他已经把“海王”当作了自己的家人,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搜救犬的点滴成长,都会得到训导员的奖励和鼓励,这也是它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搜救犬在灾难现场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它们凭借灵敏的嗅觉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守护生命的底线。犬类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类高出百万倍,听力也是人类的16—18倍。在风力足够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嗅到十几米深、直径100—200平方米范围内的人体气味。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公安消防部队的67条搜救犬发挥了巨大作用,70%的地震幸存者都是由它们发现的。
搜救犬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它们与消防员一起逆行,每一次成功搜救的背后,都是对生命最庄严的礼赞。这些无言的英雄,用它们的忠诚与勇敢,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搜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