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的聚光灯下,94岁的投资传奇沃伦·巴菲特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将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这一重任将于今年年底交接给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
这一消息在5月3日的奥马哈会场内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巴菲特坐在桌后,面带微笑,感谢到场的人们。掌声持续不断,以至于他幽默地建议大家“喝杯可乐冷静一下”。尽管巴菲特早在四年前就透露了退休计划,并宣布了接班人选,但这一正式宣布仍然让大多数人感到意外,包括接班人阿贝尔。
巴菲特的退休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阶段,更是他投资哲学和人生智慧的传承。在股东大会上,他进行了数小时的讲话,回答了股东们的提问,仔细汇报了伯克希尔的经营状况,分享了他对人生的至理名言。这些话语中,或许隐藏着巴菲特能够“尽兴而归”的秘密。
回顾巴菲特的一生,他几乎是从一个普通的奥马哈少年,一步步成长为全球最富有、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的起点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幸运。在种族隔离的30年代,他出生在一个白人中产家庭,享受着父母的爱和良好的教育。但他也继承了母亲对数学的天赋和对金钱的痴迷,从小就立志要在35岁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始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师从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价值投资理论。格雷厄姆的“烟蒂策略”让巴菲特初尝投资甜头,但他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他深入公司实地调查,甚至当“卧底”,寻找被低估的股票。这种深入分析和价值投资的理念,贯穿了他此后的投资生涯。
在回到奥马哈后,巴菲特用三万美金买下一栋房子,开始了他的投资事业。他成立了合伙人公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直到他遇到了查理·芒格,这位自学的投资家提出了“以合理价格买伟大企业”的观点,与巴菲特一拍即合。两人开始合作,共同推动了伯克希尔的多元化投资。
伯克希尔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巴菲特在收购一家纺织公司时遭遇了巨大的危机,这家公司技术过时、存货滞销,让巴菲特陷入了困境。但正是这次危机,让他开始思考长期主义和“永远持有”的策略,从而实现了从“捡烟蒂”到“种森林”的转变。此后,他投资了可口可乐、苹果等优质企业,创造了投资史上的传奇。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不仅仅是寻找被低估的股票,更重要的是坚持价值投资、长期主义和复利。他强调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这种简单和专注的态度,让他成为了无数投资者的精神图腾。即使是面对金融危机,他也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宣布退休的消息后,巴菲特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和乐观。他提到自己每天喝五杯可乐、吃喜诗糖果,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感谢芒格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指导,认为两人共同创造了伯克希尔的辉煌。芒格曾告诉他:“如果我们一生只做5件事,我们最终会比做50件事要做得更好。”这句话或许正是巴菲特“尽兴而归”的秘诀。
在奥马哈的会场内,巴菲特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哲学将永远激励着无数投资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喜欢的事、一直做,投资好的公司、长期持有,与认可的人共事、友谊长存。这就是巴菲特的人生哲学,也是他能够“尽兴而归”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