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的盛会隆重举行,同时发布了系列申遗成果。活动中,江苏工艺美术大师鲍利安慷慨捐赠了一件以“中正致和”为主题的巨型紫砂壶,成为全场焦点。
此次活动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报恩楼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携手举办,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展示和互动,加深公众对北京中轴线的了解与热爱,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亲自接受了鲍利安的捐赠,并为他颁发了捐赠证书及荣誉证书。这一刻,代表江南文化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承载北京古都记忆的中轴线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的对话,展现了中国智慧的无限生机。
鲍利安在捐赠仪式上分享了创作心得。他表示,为中轴线创作紫砂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文明的致敬。在中轴线上,永定门的雄伟、故宫的壮丽、钟鼓楼的古朴,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独立的文化史诗。如何在紫砂壶的有限空间里,既避免元素的堆砌,又能传递出东方美学的精髓,是他面临的巨大挑战。最终,他成功地将中轴线的精髓融入壶中,创作出了一件令人惊叹的作品。
这件紫砂壶在形制上采用了“上圆下方”的设计,圆如天坛祈年殿的穹顶,方似地坛的基台,既是对紫砂传统技艺的突破,也是对《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创造性诠释。壶嘴与壶把的黄金比例,暗合《考工记》中的营造法则,而壶钮的设计则巧妙地将太和殿的庑殿顶轮廓与篆书“中”字相结合,细看之下还能发现隐藏的“北”字轴线。
在色彩和材质上,鲍利安选用了珍稀的底槽清与大红袍泥料,通过独创的“紫泥披红”工艺,让壶身呈现出旭日初升的瑰丽效果,既致敬了“丹宸永固”的建筑美学,也隐喻了传统文化的焕新重生。壶身由著名书法家吴子书以行书题写“中正致和”四字,这组铭文源自《孟子》,既概括了中轴线的空间哲学,也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层智慧。
作为年轻一代的紫砂非遗传承人,鲍苑悦对这件作品有着更深的理解。她表示,将如此多且各具特色的建筑元素融入紫砂作品中实属罕见,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北京城市的百年沧桑,更是他们非遗传承人对中轴线保护的一次实践。她期待这把紫砂壶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报恩楼”品牌主理人李鸥是推动鲍利安与吴子书合作的关键人物,他也为北京中轴线博物馆准备了这件紫砂壶藏品。他表示,紫砂工艺与书法神韵的完美结合,使这件传统器物更具文化叙事功能。这件“中正致和”紫砂壶藏品是独一无二的,将被北京中轴线保护机构永久收藏。同时,设计容量为230毫升的纪念版也将限量发售,为公众提供了触摸非遗、感受文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