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论AI:先立规矩,再谈竞争,开源模式成关键?

   时间:2025-07-27 15:01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在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全球竞争与合作

近期,上海迎来了全球科技界的瞩目,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此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众多科技精英,其中,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对话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施密特与沈向洋,这两位科技巨头的前高管,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更是全球商业竞争的资深观察者。从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云计算和AI时代,他们始终走在技术浪潮的最前沿。

在对话中,施密特和沈向洋强调了AI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制定明确规则和边界的重要性。他们指出,这一过程需要跨国合作,并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共识之上。对于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施密特引用了亨利·基辛格的观点,强调只要有共同目标,就能找到合作的途径。他提到,中美两国在历史上也曾从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只要有共识,就能建立信任,AI领域的合作同样可以遵循这一原则。

施密特特别指出,当前AI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让AI“守规矩”。他强调,中美两国虽然已有一些交流机制,但尚未找到让AI彻底遵守规则的方法。他提出,理想的状况是从AI的训练阶段开始,就确保它们不会学会做坏事。同时,他还呼吁对AI能否控制武器、复制自己、自动学习等关键问题展开对话,以明确AI的边界。

在开源与闭源的讨论中,施密特表达了对开源模式的偏好。他认为,开源生态是技术普惠的关键路径,有助于实现全球即时共享创新成果,并为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他提到,自己在谷歌任职期间推动的Android系统开源战略就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他也承认开源模式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施密特进一步指出,开源技术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灵活的限制来增强安全性。这些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取消,从而为开源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认为,这种灵活性是开源技术相较于闭源模型的一大优势。

此次大会不仅为科技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如何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边界,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成为与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