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乐器,其独特的记谱方式——减字谱,近日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一次古琴馆的探访中,一位古琴老师正对着一张布满奇特符号的谱子轻拨琴弦。这些符号看似由偏旁部首拼凑而成,令人好奇不已。询问之下得知,这正是古琴专用的减字谱。
与常见的五线谱和简谱不同,减字谱并不记录旋律的高低音和节奏,而是专注于指法的记录。谱中的符号,如“勾”“挑”“抹”,直观上与手指动作相关联。以《沧海一声笑》为例,老师提供的减字谱上,每个字都被巧妙地拆解为多个部分,左边指示左手按弦的位置,右边则记录右手的拨弦方式。这种独特的记录方式,让初学者一眼便能明了手指的动作。
对于初学者而言,减字谱更像是一本武术招式图解。正如太极拳图谱中标明的“云手”“野马分鬃”等动作,减字谱记录的则是古琴弹奏的“招式”。一位学过钢琴的表哥在尝试阅读古琴谱时,不禁感到困惑:“这上面怎么没有哆来咪呢?”确实,减字谱不关注音高和节奏,只专注于手指的动作指导。
减字谱是从繁琐的文字谱简化而来的。在古代,古琴谱的记录方式冗长复杂,一句简单的“大指按五弦七徽”往往需要一长串文字来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录方式逐渐简化为如今的偏旁组合形式。在博物馆中,可以见到明代的减字谱,与现代所使用的相差无几,这足以证明这种指法记录方式历经千年传承,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减字谱作为古琴专用的指法记录方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为古琴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路径。想要踏入古琴的世界,就必须先学会识别这些“怪字”,否则面对谱子,手指也将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