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创新教育深耕实践土壤,点亮少年科创之光

   时间:2025-07-26 05:12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康巴什区,一场教育领域的创新风暴正悄然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在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的科创教室里,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研究着低碳环保装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探索的热情和创新的喜悦。这一场景,正是康巴什区教育变革的生动写照。

而在康巴什区第八小学的校园科技节上,学生们更是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进行了精彩展示。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更彰显了康巴什区教育变革的成果。

不仅如此,在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一群身着“机长服”的三年级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这是康巴什区“少年机长”研学活动的一幕,学生们在这里化身为“小机长”,亲身体验和探索飞行的奥秘。

康巴什区的教育变革,不仅体现在这些生动的场景中,更体现在学校课程的创新和拓展上。康巴什区未来学校的生物实验课上,学生们正在实验室里亲手测试土壤的酸碱度,这样的探究课程得益于学校科学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该校已开发了约270个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涵盖多个科学领域,确保学生们每学年都能参与到科学探究实践中。

在康巴什区,这样的课程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教育生态的缩影。该区鼓励学校立足特色,开发多元化校本课程,并打通校内外协同育人链条。各校巧妙利用当地的产业和自然资源,将“社会大课堂”带进学生视野,让学生们亲手触摸工业脉搏,感受科技的魅力。

康巴什区教育变革的核心引擎,是以现实问题为驱动力的项目化教学。在第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围绕校门口拥堵问题展开研究,他们通过数学统计和科学建模分析车流,借助美术设计重构空间布局,最终提出了“智慧停车场”模型这一解决方案。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们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堂管理者化身学习设计师。康巴什区建立了科学教师流动共享机制,聘请了众多科技创新人才担任科技导师或科学副校长,为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教学潜力,康巴什区还打造了“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领军教师”四级递进发展体系,并实施了“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学生科创获奖”三维评价,为科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

如今,康巴什区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成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多个基地及配套项目化课程。学生们在这些基地中,可以亲身体验前沿科技,感受科技的魅力。

康巴什区的教育变革,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更为区域科教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这场以创新为种、实践为犁的变革,正在构建区域创新的跃动之光,为培育新时代的科创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