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高层变动频繁,辣条巨头面临转型挑战
近日,辣条品牌卫龙美味宣布了一则高层人事变动消息,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将于今年8月31日后辞任相关职务。接棒者为公司执行董事余风,他将自9月1日起正式担任首席财务官。
这已是卫龙在半年内失去的第二位核心高管。今年3月,原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孙亦农同样宣布辞任,由公司副董事长刘福平兼任该职务。这一系列变动引发了外界对卫龙经营现状的广泛关注。
在高管更迭的同时,卫龙还完成了一项超过10亿港元的集资行动。5月15日,卫龙在港交所公告称,通过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的方式,共发行80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净额约11.67亿港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提高产能、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以及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
近年来,卫龙业绩虽有所增长,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挑战。王牌产品辣条的市场表现逐渐落寞,而魔芋爽等新品的崛起虽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竞争壁垒并不高。同时,渠道老化、串货乱价、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卫龙近年来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纷纷离职,使得公司的“家族色彩”愈发浓厚。彭宏志与即将接任的余风,均与卫龙创始人刘福平有着亲属关系。这一变化或许意味着卫龙正在重新调整治理结构,试图通过家族成员掌舵来稳定军心。
产品方面,卫龙的辣条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低盐少油”等健康饮食趋势逐渐盛行,重油重口的辣条逐渐失宠。销量下滑、营收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卫龙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利润。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辣条受众与新价格之间形成了错位尴尬,销量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卫龙的销售渠道结构也面临失衡问题。线下渠道收入占比高达88.8%,而线上销售收入虽增速较快,但份额仍较小。量贩零食店的兴起为卫龙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选择,但低价折扣的形式又可能导致价格体系崩盘。线上渠道方面,卫龙作为“老网红”却未能及时抢占消费者心智,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仅为十分之一。
面对诸多挑战,卫龙正在进行一系列调整。高层调整旨在统一战略和执行步调,扩购募资则用于提升产能、拓展渠道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然而,这一系列举措能否帮助卫龙走出困境,仍需时间验证。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不够透明完善、股权稀释等质疑声仍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