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图书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活动——“《藏书楼的秘密》:为古籍造一个家”圆满落幕,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的大门。
活动中,20名小艺术家们齐聚一堂,他们的任务是设计自己心中的藏书楼。在丙烯马克笔与油画框的交织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同脱缰野马,自由驰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古籍守护智慧的独特诠释,也是孩子们对文化传承的深情告白。
活动伊始,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的特聘教师孙昊淳,以生动的比喻引领孩子们走进古籍的世界。他将古籍比作“文化小卫士的记忆宝盒”、“知识时光机”、“艺术百宝箱”和“未来通行证”,激发了孩子们对古籍的好奇与敬畏之心。随后,孙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向孩子们揭秘了现代古籍保护的方法,如修复师的精细操作、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以及数字化存储技术等。
当话题转向古人的藏书智慧时,孙老师以天一阁为例,揭示了古代藏书楼在防火、防虫、防潮方面的巧妙设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与向往。
接下来,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孙老师传授了“联想—发散—替换—组合”的创作秘诀,鼓励孩子们将古今智慧融入自己的设计中。于是,画布上出现了形态各异的藏书楼:有的复刻了古藏书楼的风华,有的则融合了未来元素,如飞行阁、守护机器人等。功能区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既有传统的藏书、阅览区,也有创新的晒书、杀虫、收集区,甚至还包括了复制区,以确保古籍原件能够得到妥善保存。
在安全设计方面,孩子们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意。他们设计了水缸灭火、绿树遮阳、动物保安等多种方案,将古今守护智慧巧妙融合。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对古籍的深情厚谊与守护的决心。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手捧自己的油画框,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古籍守护智慧的致敬,更是孩子们心中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创新的活力,是一次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