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上海的招生工作圆满落幕,此次招生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引人关注。
首先,在零志愿批次中,清华大学在上海的扩招力度显著。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清华今年设立了3个院校专业组,共计33个招生计划,且全部完成录取,相比去年增加了7个名额,扩招比例高达27%。北京大学则设立了2个院校专业组及北京大学医学部1个计划,共计录取29人。值得注意的是,除特定组别外,清华、北大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均不低于621分,比去年提高了3分,刷新了历史记录。
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也有所提升。清华北大在上海通过强基计划录取了约106名学生,其中北大57人,清华49人。据统计,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三所学校的学生在强基计划中表现尤为突出,三校录取人数占比超过67%。清华的理科组入围分数线为604分,文科组为595分;北大的理科组和文科组入围分数线均为606分。与去年相比,清华理科组分数线上涨7分,北大理科组上涨8分,文科组北大首次与理科组同分。
保送生渠道方面,今年上海共有2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清华的14名保送生全部来自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而北大的保送生则包括4名竞赛生和8名外语类学生。这些保送生主要来自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三所名校在清北招生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三所学校在零志愿和强基计划中的总录取人数占比高达73%,其中上海中学更是以55人的总数创下历史新高。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北大强基计划中的表现尤为亮眼,录取人数占北大上海强基总数的32%。
2025年清北在上海的招生工作呈现出“规模稳定、门槛攀升、资源集中”的特点。零志愿批次和强基计划共同构成了选拔顶尖学生的体系,而传统名校则在这一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优势。随着上海高考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和高分段竞争的日益激烈,未来清北在上海的招生“头部效应”或将持续加剧。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提前规划学科方向,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在竞赛和校测方面的表现。对于高分段考生而言,需要同步关注零志愿和强基计划,确保自身实力达到足够的水平。而对于竞赛生和学霸级考生来说,则需要更加关注强基计划的“校测逆袭”机会,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