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呈现多样化趋势,考查内容与题型均有所调整。
2023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分为两大部分,总分为20分。其中,实用类文本关于记忆的内容与文学类文本《骆驼祥子》的节选各占一题。实用类文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文学类文本则侧重于对标点符号和重叠形式等语言现象的理解。题型全部为主观题,没有涉及客观题。
到了2024年,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变为单文本形式,总分为18分,全部围绕睡眠这一主题展开。考查内容包括修辞手法、成语运用、句子理解和材料分析等。题型同样全部为主观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睡眠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
2025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继续延续单文本形式,总分同样为18分,但内容变为关于谐音双关的知识性文字。这一年的题目复杂度较高,不仅考查了谐音双关的定义、历史和应用,还涉及句子衔接、词语运用等多个方面。题型上增加了两道客观题,分别考查句子衔接和词语运用,使得整体难度有所提升。
从具体题型来看,近三年都涉及到了修辞手法的考查。2025年考查的是谐音双关,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这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历史、应用及注意事项。2024年则考查了借喻,要求考生以“云”为本体写一个使用借喻的句子。词语运用也是每年的必考题型,无论是成语的运用还是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词语,都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句子表达方面,近三年都考到了指出部分句子表述不当之处并修改,以及分析文中特定词语或标点符号的表意功能。例如,2024年要求判断文中“恢复疲劳”一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这种题型不仅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分析能力,还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材料理解题型同样不可或缺。2025年要求考生从剪纸画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在具体难度上,2023年的题目相对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不高。而2024年的题目难度适中,各题型的考查比较均衡。到了2025年,题目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最后一道要求写出四个问句作为写作提纲的题目,更是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总体来看,近三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的考查内容越来越丰富,题型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种趋势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全面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各个方面,还要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