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强基计划招生再度出现入围断档现象,主要集中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中部地区的985高校。
引人注目的是,来自青海的一名考生以444分的高考成绩,成功入围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其成绩在全省排名7712位,成为今年强基计划的一个亮点。同样,新疆的一名考生也以477分入围了山东大学的同一专业。
青海的另一名考生凭借472分入围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而黑龙江的一名考生则以493分入围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这些案例表明,部分位于特招线或一本线附近的考生,通过跨层次报考强基计划,实现了意外的录取机会。
从今年的强基入围分数线及位次变化来看,尽管整体趋势平稳,但仍有部分高校和省份的入围线出现明显波动。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的物理类考生入围分数线上涨了21分,位次提升了2369名,这可能与山西今年首次实施新高考有关。
中南大学在河南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围分数线上涨了29分,位次提升了3898名,同样反映了新高考政策对入围线的影响。四川大学的哲学专业在北京的入围分数线也上涨了28分,位次提升了208名。
对于这些入围线普遍上涨的省份,考生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增加校测中的竞争力,建议考生在接受高考成绩的同时,加强竞赛与强基相关训练,拥有竞赛经历或省级奖项将有助于在校测中脱颖而出。
然而,并非所有省份的入围线都呈现上涨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在湖南的理科组入围分数线下降了30分,位次下降了10443名;山东大学的哲学专业在北京的入围分数线下降了37分,位次下降了9212名;国防科技大学在贵州的入围分数线也下降了22分,位次下降了2974名。
对于入围线普遍降低的省份,这无疑为更多分数段的考生提供了参与强基计划并获得入围机会的可能。对于这些考生而言,首要任务是努力提升高考成绩,同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掌握一些竞赛或强基知识,有望实现跨层次高校录取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