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VS郭沫若:“荣宝斋”题字,谁的字更具韵味?

   时间:2025-07-08 19:54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当代书法界,启功、郭沫若与欧阳中石三位大师以题字广泛著称,他们的墨宝遍布各处。尽管欧阳中石的影响力稍逊一筹,但启功与郭沫若的题字常被学界拿来比较,探讨谁的书法更胜一筹。

在名家题字的惯例中,同一单位的题字往往避免重复,郭沫若曾为“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银行”题字,启功便不再涉足。然而,“荣宝斋”却是个例外,这家企业有幸邀请到了启功与郭沫若两位大师分别题写匾额,且均为“荣宝斋”三字。

启功在题写“荣宝斋”时,采用了其标志性的“启功体”。这一字体融合了柳公权、董其昌、成亲王等名家的风格,笔画灵巧清健,字形紧凑纵长,有网友形象地称之为“毛笔书法中的‘硬笔字’”。在“荣宝斋”三字中,启功运用了上重下轻、上粗下细的布局,使得每个字都充满了动势和视觉张力,但也给人一种不够稳重的感觉。

相比之下,郭沫若的题字风格则更为广泛且深受碑学影响。他从甲骨文、汉碑、魏碑中汲取笔画的金石气,同时借鉴李邕、苏轼、何绍基等人的结字方法,使得作品刚柔并济、碑帖交融。在“荣宝斋”三字中,郭沫若采用了上轻下重的布局,与启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布局使得字形更加稳健,如“荣”字上半部紧凑内敛,下半部开张舒展,整体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郭沫若在题写大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除了“荣宝斋”外,他还为“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题写了匾额。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示了郭沫若驾驭大字的能力。

启功的书法风格受帖学影响较大,他自述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后学欧阳询、柳公权,形成了秀美灵巧的“启功体”。然而,这种风格在写大字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适应,缺乏一定的稳重感。相比之下,郭沫若的书法风格则更加多变且适应性强,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都能得心应手。

关于启功与郭沫若谁写的“荣宝斋”更好这一问题,或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两位大师各有千秋,启功以秀美灵巧著称,郭沫若则刚柔并济、碑帖交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标准来评判谁的书法更胜一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