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里的领航者:郭光灿院士的科研探索与启示

   时间:2025-05-24 16:02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近日,记者对量子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郭光灿院士进行了专访。郭院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在中国率先投身于量子研究,为这片当时还相对贫瘠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领域开垦荒地,播种希望。

在采访中,郭院士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量子精密测量、实用化量子密码以及量子物理的基本问题。他特别提到,“量子优盘”的概念,这种通过传统运输工具传送量子信息的方法,不仅弥补了光纤远程量子通信的不足,还能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当被问及量子学为何能如此迅速发展时,郭院士表示,量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其性能远超现有技术。一旦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将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

郭院士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的初期,这些领域在国内学术界属于冷门,他经历了多年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然而,他坚信量子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并全力投入其中。2001年,科技部开始关注并支持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郭院士作为首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团结国内学术队伍,逐步把握住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取得了前沿性成果,并培养了五位量子信息领域的院士。

郭院士还回顾了他发起并组织量子光学会议的经历。1984年,他意识到量子光学的重要性,开始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量子光学研究队伍。随着量子信息的诞生,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各高校陆续开设量子光学课程,推动了该领域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在谈到对学生的期待时,郭院士表示,科学研究需要积累和传承,他非常重视学生培养。他鼓励学生将科研作为终生事业,为他们选择国际前沿课题,创造良好科研条件,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期望在中国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

郭院士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国平教授联合创立了公司,将量子计算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工程化量子计算机。五年来,公司开发了国内首款司南操作系统和“本源天机”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系列量子器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被问及为何能在耄耋之年仍坚守科研一线时,郭院士笑着说:“奇妙的量子世界总是充满令人惊叹的新现象,这种探索不受年龄限制,只要精神在,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

最后,郭院士对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当前良好的科研环境,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将个人目标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人类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专访,我们不仅了解了郭光灿院士在量子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还深刻感受到了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郭院士的事迹无疑为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科学的探索与创新之中。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