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金山落幕的红杉资本AI峰会上,一个关于AI未来的共识逐渐清晰:下一轮AI的焦点不再是单纯的工具销售,而是转向收益共享。这一观点由红杉资本提出,并得到了包括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和谷歌首席科学家Jeff Dean在内的150位全球顶尖AI公司创始人、科学家及投资人的支持。他们普遍认为,未来的AI将从提供工具转变为提供协作,并最终迈向提供成果的新模式。
峰会强调了Agent的价值,认为这是从卖工具到卖结果的关键转变。微软CEO纳德拉在主题演讲中宣布,人类已正式迈入AI Agent时代,见证AI系统以全新方式协助解决问题。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紧随其后,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新Codex智能体,称这将是编程史上的重大变革。
在国内市场,大厂们同样嗅到了这一趋势。字节、百度、阿里等头部互联网大厂纷纷加速布局Agent应用。据内部消息透露,字节内部已有多个团队在竞相开发Agent产品,而百度在最近的Create大会上直接推出了可直接使用的Agent产品——心响。阿里方面,夸克内部已将自己定位为“超级Agent”。
除了通用Agent,大厂们在垂直领域的Agent开发上也动作频频。阿里的飞猪问一问、百度的法行宝等产品不断扩张,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Agent作为大模型之后的第二波确定性浪潮,竞争愈发激烈。最终能够参战的玩家或许只剩下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少数巨头。在这场争夺战中,各家的生态厚度、对用户心智和用户习惯的占领将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变量。
Manus的崛起为这场竞争按下了加速键。这家由真格基金投资的国产Agent团队在2025年3月初突然上线,迅速赢得了全球关注。其强大的实操型功能应用和用户体验让主流观点第一次意识到,基于主流大模型的Agent能够实现如此出色的表现。随后,大厂们的动作明显加速。
字节是饱和攻击的典型代表。在Manus出圈前后,字节已有至少5个团队在开发不同智能体产品,这一数字在4月底时已达到7个。其中,扣子空间是基于自研豆包大模型构建的AI Agent协同办公平台,支持多种组件调用,展现出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
百度同样不甘落后。在Create大会上,李彦宏明确表示AI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落地,而智能体是连接模型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核心载体。会上,百度推出了通用智能体心响,并宣布兼容MCP协议。阿里则凭借在基础模型上的优势以及对夸克、钉钉的加码,在ToB和ToC两端都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大厂们在Agent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加速后交互方式的变化和对生态级别入口的争夺。谁家的产品能够快速成型并占据市场先机,就意味着将获得碾压级别的领先。然而,当前Agent赛道虽热度飙升,但仍未达到类似GPT的颠覆性临界点。从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落地到用户心智占领,Agent仍需跨越多重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