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小草千字文》:篆籀笔法融合草书,晚年艺术巅峰之作高清呈现

   时间:2025-05-15 12:16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在唐代书法的璀璨星河中,怀素以其独树一帜的狂草艺术,被后世尊称为“草圣”。这位湖南零陵籍的书法大家,俗姓钱,字藏真,与张旭并肩,被誉为“颠张醉素”,共同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纪元。

怀素的晚年力作《小草千字文》,创作于贞元十五年,彼时他已六十三岁,该作品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小草书体的典范。这部作品基于周兴嗣的《千字文》文本,采用小草书体书写,纸本流传至今,被无数书家赞誉为“天下第一小草”。

相较于早年以迅疾奔放著称的《自叙帖》,晚年的怀素因身体原因及心境的转变,书风逐渐趋于平和简淡。《小草千字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展现了“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作品中,篆籀笔法与魏晋古法相融合,线条瘦劲而不失灵动,结字疏朗而气韵流畅,体现了怀素对草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

在技法上,怀素在《小草千字文》中运用了中锋、藏锋、提按等多种笔法,线条瘦劲有力,如黄庭坚所言,“藏真妙于瘦”。其笔法以篆籀绞转为基础,起笔逆入,中锋行笔,全篇贯穿,形成了“圆劲挺拔”的独特质感。转折处圆融自然,既保留了狂草的动态美,又增添了晚年特有的沉稳与内敛。

怀素在草书艺术上的突破,不仅在于他超越了二王以来草书以“飘逸”为主的审美范式,更在于他将篆籀笔法融入草书,强化了线条的骨力与质感。这种“瘦劲”与“灵动”的结合,为小草书体树立了新的审美标准。苏轼曾感叹“草书难于严重”,而《小草千字文》则在严谨中展现出自由,在法度中彰显个性。

《小草千字文》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大家均受其影响,其中黄庭坚更是直言“怀素第一,张旭次之”。明清时期,文徵明、董其昌等书法名家亦对《小草千字文》推崇备至,足见其艺术价值之深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