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马斯克预言:人形机器人将重塑全球经济,数量或达数百亿
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再次抛出惊人言论,他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级别,这一预测无疑将引发对全球经济格局深远变革的广泛讨论。马斯克描绘了一个未来图景,在这个图景中,随着机器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生产任务,商品与服务的供应量将空前增长,人类的收入水平也将普遍跃升,甚至可能达到一个物质极度丰富、人们几乎无所需求的“富足乌托邦”。
早在之前,马斯克就曾预测到2040年全球将有至少100亿台人形机器人。而在今年的CES专访中,他更是将这一预测的上限提高到了200亿至300亿台,预示着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能高达3:1乃至5:1。他特别提到了特斯拉自家的Optimus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已经成功跨越了从工业应用到家庭服务的界限。
在特斯拉弗里蒙特的试产线上,Optimus Gen-3凭借其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在精密装配任务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质检效率提升了320%。而在沙特展示的现场,Optimus通过仿生步态完成了一段舞蹈,动态平衡与环境适应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致力于通过供应链优化,计划在2027年将Optimus的成本降至2万美元,这一价格点将极大加速其从工业工具向家庭消费品的转型。
马斯克还畅想了一个未来,每个人身边都将拥有一个类似《星球大战》中C-3PO或R2-D2那样的个性化机器人助手。这些“四轮机器人”和“人形劳动力”将共同推动全球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实现真正的“普遍高收入”。他解释,当机器人接管了大量重复性劳动后,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人类的收入结构也将从依赖劳动报酬转变为分享技术红利。
然而,马斯克也表达了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担忧,比如《终结者》式的失控局面。他强调:“我们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监管框架,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数据表明,2024年家庭辅助型机器人的用户渗透率已经突破了15%,尤其是医疗护理机器人领域,订单量相比去年激增了237%。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到2030年,全球超过60%的家庭将配备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清洁、护理等日常任务。高盛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40亿美元。而中研普华研究院的预测更为乐观,认为同一时期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市场的占比将超过75%。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康复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技术革命的另一面,是对就业市场的深刻重塑。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但同时,也将催生机器人运维、算法训练等一系列新兴职业,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