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近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科技已从昔日的模仿者跃升为全球科技领域的引领者,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国已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
施密特在文章中描述了科技进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他提到,如今在中国,电动汽车穿梭于街道,无人机送餐服务日益普及,而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凭借精彩的舞蹈表演迅速走红。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在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制造方面的强大实力。
施密特强调,尽管美国曾试图通过出口管制来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但这一举措反而激发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更大投入。中国不仅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还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使得中国科技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时更具优势。
文章还回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施密特指出,在2007年苹果首款iPhone发布时,中国的互联网革命才刚刚起步,当时仅有约10%的中国人口接入互联网。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迅速崛起,不仅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追赶和超越能力。施密特提到,尽管在ChatGPT发布后,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模仿型聊天机器人,被认为落后于美国数年,但如今中国的AI模型已经非常接近美国产品。例如,DeepSeek发布的V3大型语言模型在某些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成为中国AI技术进步的缩影。
施密特还提到了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成就。他指出,小米公司去年交付了超过13万辆电动汽车,而苹果公司则在耗费巨资后放弃了造电动汽车的计划。同时,中国正加速推进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出台了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的计划,并在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上领先全球。
施密特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科技进步,得益于其庞大的人才储备、强大的供应链以及高度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这些因素促使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迭代产品,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施密特警告美国,必须摒弃自身总是领先的观念,正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他建议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研究方面的开放态度,加快创新速度,并在整个经济中推广人工智能。同时,美国也需要认识到,中国为追求技术领先地位而忍受短期经济痛苦的决心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