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动物题材绘画特展”在“五一”假期后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聚焦并集中展示其丰富的动物题材绘画藏品。
此次展览精心挑选了63组共117件横跨五代至清代的珍贵画作,题材广泛,涵盖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类别,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技法各异。这些作品不仅是画家们技艺的展现,更是他们借动物抒发情感、表达心境、体现民族特性和象征时代精神的载体。
展览的第一单元“百鸟鸣春”,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禽鸟。禽鸟常与花木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花鸟画科。这一单元的作品以五代时期的“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大风格为基础,经过历代的演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面貌。其中,五代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尤为引人注目,24只禽鸟、昆虫及龟类栩栩如生,色彩雅致,是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典范之作。
步入第二单元“百兽率舞”,一幅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画中两匹马形态迥异,一肥一瘦,肥马昂首挺胸,步履矫健;瘦马则低头耸肩,瘦骨嶙峋。画家通过这两匹马,巧妙地比喻了当时社会的两种人——贪官污吏和勤政清廉的士大夫,对元代吏治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展览的第三单元“百态生灵”则展示了更多种类的动物题材画作,其中金代张珪的《神龟图》尤为珍贵。这幅传世孤本描绘了临水沙滩上一只绿藻覆盖的龟缓缓爬行,吐出白烟汇聚为祥云的场景,寓意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灵龟的信仰和崇拜。
故宫博物院还为本次展览推出了《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随展图录,收录了展览中的63组共142件绘画作品,并附有3篇专家论文。这本图录既适合普通读者欣赏学习,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历代画家艺术追求的回应,更是对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的深刻启示。观众在欣赏这些精美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29日,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