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近日公布了一项关于本科生学业的重要通知,针对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业情况,对全校范围内(涵盖三个校区)的737名学生发出了学业预警。
在这次学业评估中,不仅有737名学生被预警,更有134名学生因学业问题首次面临降级试读的处罚,而81名学生则是第二次收到降级试读的通知。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学校对学业管理的严格态度。
学业预警机制,旨在提前识别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警示、沟通以及帮扶措施,帮助学生重回正轨。华南理工大学根据《全日制本科学生学业预警与降级试读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的规定,每学期第二周前统计学生的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15学分的学生将收到学业预警,若首次超过25学分,则需降级试读一年,试读期满后仍未改善,则可能面临劝退。
不止华南理工大学,多所高校均采取了类似的严格管理措施。例如,武汉大学将学业预警分为三级,对达到一级预警及以上的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需延长学习年限。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也有降级处理的规定,未能改善的学生最终将面临退学。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转专科也成为一些高校管理学业的一种创新手段。华中科技大学早在2017年就出台了《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因学业成绩未达标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申请转入专科学习。
南京大学则在其《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业预警及帮扶管理办法》中提出了“柔性退出”机制,对于多次预警后仍无法适应在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学校将引导他们转向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等成人高等本科教育形式。
近年来,高校大批清退本科生的新闻屡见不鲜,主要原因集中在学分不达标和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严进宽出”教育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指出,中国教育中“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当扭转,对大学生应合理“增负”。这一观点反映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建立“严进严出”的淘汰机制成为必然选择,以保持大学及其专业的教育品质。
国际上,高水平大学普遍保持一定的本科教育淘汰率。例如,美国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仅为57.3%,欧洲国家的淘汰率也普遍较高。这些做法旨在保持教育品质,确保学生具备高素质。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完善学分标准体系、建立学业预警和淘汰机制成为关键举措。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制度的实施,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管。
通过这些措施,高校不仅提高了对学业管理的严格要求,也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学业,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需要高校与学生共同努力,确保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