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哪吒”的卡牌游戏在校园内迅速走红,引发了未成年粉丝群体的狂热追捧和巨额消费。这种卡牌不仅成为了中小学生之间的社交“硬通货”,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商业模式和监管的争议。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探访了哪吒卡牌的生产商——卡游公司,揭示了其背后的营销策略与产品设计中的灰色地带。卡游公司成立于2011年,除了哪吒系列,奥特曼、小马宝莉等卡牌也深受中小学生喜爱。卡牌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设计和话题性,更在于其盲盒式的消费模式。
专家指出,卡牌盲盒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博彩性质的随机消费,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攀比心,通过概率隐藏、角色IP绑定和社交属性强化等手段刺激非理性消费。在一家卡游门店内,记者目睹了一名小学生因抽到稀有卡牌而引发店内轰动,她当日共购买了5盒哪吒IP卡盒,花费高达900元,仅保留了稀有卡,其余均被丢弃。
哪吒系列卡牌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与其种类和稀有度的精心设计密不可分。相比小马宝莉系列,哪吒系列卡牌种类更多,稀有度等级更高。抽到最高稀有度等级SP卡的概率仅为0.062%,理论上需要花费3226元才能买到一张。而集齐一整套哪吒卡牌,更是需要花费数万元。
二手市场作为卡牌经济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加剧了卡牌的热度和投机性。未成年玩家对不同稀有卡的二手价格了如指掌,卡牌收集交换逐渐变成了一场“金钱游戏”。一张卡牌的二手价格直接量化了其稀有度,并衍生出交易属性和金融属性。玩家可以通过二手平台购买稀有卡,也可以通过变现稀有卡获取收益。
卡游公司为了扩大销售规模,不遗余力地铺开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渠道、直营渠道和零售渠道。直播间拆卡带货成为其新兴销售渠道,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直播间内,主播使用挑逗性语言引导观众购卡,拆卡过程充满刺激性,但也突破了原有的概率设定,存在可操纵空间和诱导成分。
卡游的商业模式虽然带来了高额利润,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方面,如何规范面向未成年人的销售行为,确保渠道严格落实相关法规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直播间拆卡乱象频发,监管真空与商业逐利共谋的产物加剧了乱象的发生。有政协委员指出,拆卡直播乱象的核心症结在于“三无”——无明确分类标准、无概率公示强制要求、无消费分级管控。
卡游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成熟IP面临老化风险,如何保证销售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成为一大难题。二是当红IP热度维持的不确定性,哪吒卡牌的热度降温是可预见的。三是卡游爆款产品均依赖授权IP,而非自创IP,IP授权到期的问题备受关注。
卡游的上市之路也充满坎坷。其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半年后失效,至今未披露进展。期间,中国证监会曾要求公司就股权激励、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等问题补充材料。卡游在上市申请文件中提及,盲盒经营相关法规的加强可能会对其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卡游而言,如何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去掉“小学生收割机”的标签,纯净未成年人的娱乐需求,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商业帝国的构建过程中,明晰的商业边界和社会责任感远比挣钱和上市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