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双线出击:千问对标ChatGPT,二十年布局厚积薄发

   时间:2025-11-24 15:00 来源:快讯作者:吴俊

近日,互联网行业因一则重磅消息掀起波澜:退休多年的马云现身蚂蚁集团园区,陪同人员包括董事长井贤栋与CEO韩歆毅。他头戴白色鸭舌帽、佩戴阿里工牌,帽檐压低,低调现身。这一举动引发外界诸多猜测,而巧合的是,当天上午蚂蚁集团刚发布全模态AI助手“灵光”,该产品支持30秒生成可编辑、可交互的小应用,功能颇为亮眼。

不仅如此,就在前一天,阿里千问App开启公测。凭借免费优势与丰富的生活场景生态,这款产品直接对标ChatGPT,剑指C端市场。阿里此番动作,从千问App从B端API服务转向独立C端,到蚂蚁灵光的推出,一套组合拳下来,明显是在补齐AI生态的短板,意图在竞争激烈的AI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AI赛道如今竞争白热化,百度文心一言、字节豆包等早已在C端深耕。阿里的入局,无疑让这场竞争更加激烈。马云此次现身,绝非简单的怀旧打卡,更像是为团队和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暗示着这场AI战役的级别之高,远超普通业务布局。

阿里的AI实力并非空谈,在刚结束的史上最长双11中,AI技术得到了充分验证。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3.4万个品牌成交翻倍,1.3万个品牌成交翻五倍以上,其中AI万能搜解答了5000万个问题。淘宝天猫总裁家洛直言,AI与平台战略的结合,让电商重拾增长势头。此前,阿里电商面临诸多挑战,拼多多崛起、直播电商分流,业务增速放缓,市值一度下滑,如今凭借AI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阿里的这一系列动作,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着深厚的积累与长远的规划。今年2月,阿里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创下民企最大规模投资纪录。而这份底气,早在2008年就已埋下伏笔。当时国内云计算尚处荒芜,多数企业依赖国外技术,马云却力排众议,决定自建系统。2009年飞天系统立项后,即便面临“投入大、回报慢”的质疑,阿里也未曾动摇。

在如今追求短期流量的互联网行业,阿里的这种长期主义显得尤为珍贵。正是这份坚守,让阿里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与数据资源。AI大模型训练离不开海量数据与算力,阿里云恰好为此提供了核心支撑,为如今的AI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这场翻盘之战并非稳操胜券。当前AI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在C端市场,阿里既要面对ChatGPT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又要承受国内同行的挤压。用户对AI产品的期待日益提高,想要长期留住用户并非易事。阿里还需平衡多重关系:3800亿的巨额投入短期内难见回报,可能面临资本市场的压力;AI技术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层面,需持续转化为商业价值;既要依靠开源模型吸引开发者,又要守护自身核心技术壁垒。

AI时代的竞争,是技术、生态与长期主义的综合较量。阿里从电商拓荒到云计算深耕,再到如今的AI全面布局,开拓与坚守的基因始终贯穿其中。其3800亿的投入,不仅是为了自身翻盘,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当其他巨头还在观望时,阿里已用实际行动表明,AI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赛道。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