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全球财富总量在过去两年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3年全球财富规模增长4.2%,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6%,百万富豪群体数量同步扩大。这份已连续发布16年的报告覆盖56个主要市场,揭示了财富分布与增长格局的深层变化。
区域财富增长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北美及美洲地区成为最大赢家,2024年财富增幅超过11%,主要受益于美元升值与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增速不足3%,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速更低于0.5%。这种不均衡格局在长期趋势中同样明显:自千禧年以来,全球财富年均增长3.4%,但区域间差距持续扩大。报告特别指出,汇率波动与资产价格变化是造成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在财富分布版图上,美国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以2383.1万名百万富豪占据全球近四成份额。中国内地以超630万名百万富豪位居第二,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传统经济体形成第二梯队,加拿大、澳大利亚紧随其后。若以财富密度衡量,瑞士与卢森堡表现突出,平均每七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资产超百万美元。从增长动能看,2024年美国新增37.9万百万富豪,中国日均新增380位,两国合计贡献全球六成以上新增富豪。新兴市场中,土耳其以8.4%的增速领跑,阿联酋增长5.8%,而日本、德国等国则出现百万富豪数量减少的现象。
报告揭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财富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过去二十五年间,1万美元以下财富群体占比持续下降,1万至10万美元中产阶层稳步扩张。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被定义为"大众百万富豪"(EMILLIs)的群体迅速崛起——这类资产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数量从2000年的1300万激增至2024年的5200万,掌握的财富规模达107万亿美元,与资产超500万美元的群体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房地产价值攀升被视为推动中产跨越财富门槛的核心动力,但报告同时强调汇率波动对跨国财富统计的显著影响。例如,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评估方式,可能导致某些市场在短期内出现百万富豪数量剧烈波动。这种技术性因素与实体经济变化相互交织,使得财富版图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
报告特别纠正了一个常见认知误区:收入水平与财富积累并非直接等同。瑞银分析指出,工资收入仅是财富创造的途径之一,存款储蓄、金融投资、不动产持有等因素同样关键。这解释了为何某些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水平低于预期,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财富与收入比却异常突出。随着EMILLIs群体持续壮大,财富管理正从少数人的专属领域,转变为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何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与有效传承,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核心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