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智学院:90后导师拼劲足,博士CEO勇创业,机器人挑战人类极限未来可期!​

   时间:2025-09-12 22:56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当时间的坐标轴在每个人生命中匀速延伸,成长的轨迹却因环境与机遇的差异而各具姿态。在上海徐汇滨江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一座名为上海创智学院的年轻机构,正以独特的育人模式与创新生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科研人才的成长故事。

90后导师刘鹏飞的办公室里,整面白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与图示。这位去年刚从美国归来的青年学者,如今以双聘形式加入创智学院,将办公室直接设在学生工位旁。"没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学生随时可以推门进来讨论。"他指着墙上某次深夜头脑风暴的记录笑道,"那天学生们争相拍照,说这是最珍贵的'集体笔记'。"这种打破传统师生界限的互动模式,让科研从孤独的探索转变为集体攀登。

支撑刘鹏飞"一年350天驻守学院"的动力,源于他所说的"三个低概率事件"的交汇:智能革命的浪潮、独一无二的学院模式,以及对师生资源的倾斜政策。"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他翻开手机里的打车记录,最早5时40分到达学院的记录清晰可见,"我们多努力一分,后代的生活质量就可能提升一个量级。"这种使命感驱动下,他的团队在学院周年庆之际发布了"能动认知大模型",推动AI从被动思考向主动创新跃迁。

在创智学院,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独特的创新生态。2024级直博生陈明阳的创业故事颇具代表性。这位西湖大学与创智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学院"一生一策"的鼓励下,创立了"群联矩阵"项目。他的工位上摆放着三个显示屏,抽屉里藏着公司公章。"我们要让机器人像智慧军团般协作。"陈明阳展示着为城市治安、物流运输、农业生产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个曾经内向的"i人"博士,如今每天健身保持状态,"健康创业"的理念让他成功转型为活跃的"e人"CEO。

学院的创新基因渗透在每个细节中。首届创智未来大会上,罗剑岚教授展示的机器人研究计划令人振奋。这位曾在GoogleX和DeepMind工作的学者,回国后组建了创智—智元联合实验室。"我们要推动机器人挑战斯诺克世界冠军,证明其能达到人类极限;同时要在真实工业产线实现规模化应用。"他指着实验室共享的真实数据与算力资源说道,这种"向上捅破天,向下能落地"的研发模式,正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支撑这些突破的,是学院构建的全方位创新体系。通过"核心师资+产业协同+动态兼职"的灵活模式,创智学院联合31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聚集了一批认同"家国情怀、创新胆识、内在驱动力"理念的顶尖人才。学院实施的"项目制"实战遴选,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展现创新能力。目前已签约的50余家企业累计捐赠5亿元,孵化出的10家师生创业企业吸引近5亿元资本注入。

在基础设施层面,学院建设了万P级算力与10PB级数据中台,打造"基础资源—核心能力—应用落地"的开源生态。这种将论文原型转化为产业标准的平台优势,吸引了具身智能领域创始人Pieter Abbeel和Sergey Levine的弟子罗剑岚等国际人才回国发展。当参会者在AIGC互动机器前领取元宇宙身份卡时,卡片上"创智未来奇境"的定位,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座创新殿堂的独特气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