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借AI云逆袭成黑马,埃里森登顶全球首富,AI热潮谁是终极赢家?

   时间:2025-09-11 12:49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当科技圈还在争论“AI泡沫是否破裂”时,甲骨文用一份财报给市场浇下一盆冷水——不是泡沫,是滚烫的现金流。这家曾被贴上“过气软件商”标签的老牌巨头,凭借AI云业务在资本市场掀起狂潮:云收入同比激增28%,剩余履约义务(RPO)飙至4550亿美元,环比暴涨三倍。更戏剧性的是,股价单日暴涨30%,市值直逼8000亿美元,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顺势登顶全球首富。

甲骨文的逆袭剧本,写满了“反差”。过去十年,其传统软件业务持续萎缩,硬件板块难堪大任,公司一度被分析师归入“科技恐龙”行列。但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当微软、谷歌、亚马逊在GPU算力军备竞赛中烧钱内卷时,甲骨文另辟蹊径,以“性价比云”策略收割市场。OpenAI 7月抛出的300亿美元数据中心大单,meta、xAI等AI新贵的云服务订单,再加上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签订的跨平台互联协议,让甲骨文瞬间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这不是短期虚火,是客户真金白银的投票。”行业分析师指出,4550亿美元的RPO意味着企业已签署长期合同,资金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流入甲骨文账户。这种“锁定未来收入”的模式,彻底打消了市场对AI技术商业化的疑虑。甲骨文CEO萨弗拉·卡兹(Safra Catz)在财报电话会上难掩兴奋:“这是我们史上最惊人的季度。”

市场的狂热背后,是一场关于AI云市场主导权的暗战。微软凭借Azure+OpenAI的组合抢占先机,谷歌砸重金补课云业务,亚马逊则试图以生态优势固守江山。而甲骨文的杀招在于“精准卡位”——当竞争对手聚焦AI训练阶段的高成本投入时,埃里森断言:“AI推理市场的规模将远超训练市场。”换句话说,微软们还在教AI“读书写字”,甲骨文已瞄准AI“打工赚钱”的长期红利。

这种战略差异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甲骨文预计,其云基础设施业务(OCI)今年收入将增长77%至180亿美元,未来四年资本开支从250亿美元增至350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引发“能否持续”的质疑,但埃里森的底气来自客户粘性——通过跨平台互联协议,甲骨文实际上构建了一个“敌人的敌人也是客户”的联盟,让竞争对手的客户也能使用其云服务。

行业格局因此生变。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AI投资逻辑:从“烧钱赌未来”转向“看订单落地”。甲骨文的爆发式增长,不仅让自身股价单日飙升30%,更带动整个科技板块反弹。与此同时,埃里森的个人财富水涨船高,全球首富的宝座从传统行业巨头手中易主科技老将,这一幕被媒体戏称为“硅谷最狂老顽童的逆袭”。

但挑战依然存在。微软和亚马逊不会坐视甲骨文抢占市场,一旦GPU供应缓解,价格战和生态竞争可能加剧。甲骨文能否兑现未来四年的高增长承诺,仍需观察其技术迭代和客户服务能力。不过至少在当下,这场AI热潮的剧本已足够精彩:当所有人盯着技术突破时,真正的赢家或许是最会签合同、锁客户的那个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