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创新:轻资产起航后,能否凭技术深耕跃入智能硬件“深海”?

   时间:2025-09-09 22:07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概念”快速演变为“商业标配”,消费电子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凭借AI生态的深度整合,不断突破产品体验边界,推动估值与溢价能力持续攀升,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受益者。而依赖传统硬件路径的企业则普遍面临增长瓶颈,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在这场行业分化中,中国出海品牌安克创新(以下简称“安克”)的表现备受关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长33.36%;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提升33.8%。然而,亮眼的财务数据背后,也暴露出其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全球消费电子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海外电商平台政策收紧,使得其依赖线上渠道和“性价比+品牌”双轮驱动的出海模式逐渐触及增长天花板。如何在高速成长期实现商业模式迭代,成为安克当前亟待解决的命题。

安克长期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将资源集中于产品设计与研发,生产环节全面外包。这种模式降低了固定资产投入和经营风险,同时提升了利润率。但轻资产并非“零风险”,2025年充电宝大规模召回事件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约1.3亿元质量保证金被计入负债项,给短期财务表现带来压力。事件引发的“双重标准”争议(海外率先召回,国内后续跟进)也对其品牌信任度造成微妙影响。

据路透社报道,安克正与多家投行接触,计划最早于2026年初赴港二次上市。与此同时,公司仍保持高额分红政策——自上市以来累计派现总额达30.67亿元。一边融资、一边分红的操作引发市场关注。这种“资本艺术”背后,或许隐藏着安克对战略转型的深层考量:通过港股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港股市场的“A+H”双平台架构,已成为众多A股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信用背书利器”。高盛亚洲股票资本市场主管曾公开表示,港股为优质大市值企业提供高效的外币融资通道,并承诺“30天内完成审核”。对于海外收入占比超过96.5%的安克而言,港股上市不仅能缓解资金压力,还能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多信任——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收入高达124.16亿元,品牌形象几乎是其生命线。

然而,安克的渠道策略也暗藏风险。尽管近年来努力拓展独立站和线下渠道,但2025年上半年亚马逊仍贡献了近半营收(64.29亿元,占比49.97%),其他第三方平台仅占7.2%。这种“专一”的渠道依赖,使其不得不面对平台政策变动、佣金调整等挑战。例如,2025年安克在德国推出家庭储能系统Solix X1时,因未能按合约提供足够客户线索(实际不足1000条,远低于要求的5000条),导致合作伙伴PRIMONO业务停滞并提起诉讼,初步损失达数百万欧元。

从战略层面看,安克自2020年提出的“浅海战略”曾引发市场期待。该战略的核心是避开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巨头盘踞的“深海”领域,转而聚焦充电设备、无线音频、智能安防等“浅海”品类,通过成熟的品牌与渠道体系复制成功。然而,现实与预期存在差距:安克一度将产品线扩展至27个品类,但其中至少10项已被关停或收缩,包括割草机器人、手持清洁设备等竞争激烈的赛道。当前重点布局的安防、清洁、影音类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技术差异化有限——国际评级机构MSCI给予安克的BBB评级,恰好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财务数据也反映了战略落地的挑战。被归类为“智能创新类”的业务收入,在2021年以32.63%的占比达到高点后,增长显疲态,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25.27%。在扫地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领域,安克难以与科沃斯、追觅等专业品牌抗衡。2021年割草机器人项目推进一年后宣告团队解散;更戏剧性的是,前小米智驾负责人刘方于2024年底加盟负责机器人业务,却在2025年3月离职,二度折戟。

在多元探索未达预期后,安克将战略重心转向储能赛道。2024年推出的即插即用型Solix系统,以约1000欧元定价切中欧洲阳台光伏储能需求,实现营收30.2亿元。但储能领域竞争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已强势卡位,电池企业也沿产业链向下延伸。2025年上半年,安克充电储能类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3.37个百分点,触底上市以来新低,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升至50%以上。

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向来理性。消费电子企业通常被划入“制造业逻辑”,市盈率多在15-25倍之间。安克目前27.7倍的估值已略高于行业平均,但若想突破天花板,需被认定为“智能硬件平台”——如影石创新这类具备生态协同和AI+IoT叙事能力的公司,预测PE可达56.4倍。安克多年来努力“去充电宝化”,正是希望挣脱传统消费电子的估值桎梏。然而,2025年上半年充电与储能类业务仍贡献了过半营收(68.16亿元,占比52.97%),同比增长37%,仍是绝对主力。

安克的成长史,几乎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缩影:凭借轻资产、强渠道模式快速崛起,却在规模扩大与愿景膨胀中面临品控、渠道、财务与战略的多重考验。轻资产本身并非原罪,但企业需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平衡——轻的是资产结构,重的是技术积累、品控体系和供应链话语权。安克在召回事件中付出的财务与信誉代价,正是一次警示。资本市场用估值投票,安克能否从“产品公司”跃迁为“生态平台”,不仅取决于融资与分红,更在于是否愿意在关键处“沉下去”:把品控做实,把技术做厚,把叙事做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