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一代的推动下,七夕节的庆祝方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礼赠驱动”转向更加注重“体验至上”,爱情观念也从“二人世界”扩展到“多元爱意”。这一趋势迫使奢侈品牌重新审视“奢华与传承”的表达方式,力求在西方情人节的框架之外,寻找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消费需求相契合的叙事方式。
近期,WWD CHINA举办的「REAL TALK」系列线上圆桌论坛《爱・奢华・传承》聚焦了这一话题。论坛由WWD CHINA首席内容官张大川主持,邀请了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天猫奢品总经理安糖、国际铂金协会(PGI®)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潘佩佩、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以及Lulu的旅行日记主理人吕璐,共同探讨七夕背景下“爱与奢华”的新表达及实践策略。
讨论中,嘉宾们揭示了当代年轻人爱情观的转变,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成长与活在当下,而非传统的妥协与永恒追求。这一变化为七夕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品牌探索从文化挖掘到内容创作、平台协同到资产沉淀的系统解决方案。
潘佩佩从奢侈品行业的视角指出,年轻人现在更追求“为自己而爱”,尊重与共同成长成为爱情的核心。为此,铂金协会推出了“磨而契合”的主题,旨在传达融入对方生活与目标的爱情理念。
杨立补充说,年轻人爱情观的另外两个新特征是“自我优先”和“活在当下”。他们期待爱情能够滋养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并更加注重日常的浪漫与快乐。
吕璐引用复旦大学梁永安老师的观点,指出在现代生活压力下,爱情的“唯一性”减弱,年轻人对感情的“责任感”有了新理解,更加注重在关系中实现自我认知与独立。
安糖则从平台角度指出,七夕与西方情人节的核心差异在于其多元含义。七夕起源于“乞巧节”,现在的年轻人赋予它更多元的意义,包括对自己的犒赏和对家人的陪伴。因此,品牌需要跳出传统的礼赠逻辑,寻找与年轻人共鸣的新方式。
在讨论中,嘉宾们分享了一系列有效的七夕营销策略。潘佩佩强调,成功的营销需要打通“产品-主题-体验”三层逻辑,赋予产品深层意义,跳出二人爱情的主题,将产品转化为体验。
安糖以天猫奢品的实践为例,讲述了“文化元素+体验营销”的价值。天猫在上海梧桐区开设的快闪咖啡店,通过自然陈列生活方式产品并提供咖啡与花束,营造真诚而温暖的体验,成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吕璐则从内容与渠道角度提出了“小成本高共鸣”的策略,强调不同平台应做差异化内容,利用新兴形式如电台、短剧等轻松传递品牌理念。
杨立强调,短期营销应服务于长期品牌资产,通过每年七夕的创新,逐步让消费者将七夕与品牌的“奢华与传承”绑定。
在解决国际品牌在七夕营销中的“文化错位”问题时,嘉宾们一致认为,找到“全球品牌调性”与“本土情绪价值”的平衡是关键。潘佩佩表示,品牌应传递如“铂金的真诚=中国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这样的信息,既延续全球调性,又精准呼应本土文化。
最终,嘉宾们一致认为,品牌若想在七夕赢得长期影响力,需要补足平台与品牌的协同能力、耐心、数字化能力以及内容创造力。这些能力将成为品牌在未来竞争中生存与持续增长的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