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创始人无招(陈航)在重回钉钉四个多月后,分享了他的两段截然不同的创业经历。
无招回忆起十年前在湖畔花园的创业时光,那时他作为阿里巴巴的一员,负责来往项目。他形容那是一段“富二代”式的创业,无需担忧行政、财务、人事和法务等琐事,资金也充裕无忧。然而,与阿里巴巴“云钉一体”战略相悖,无招选择了离开,创办了名为两氢一氧的公司。
在两氢一氧,无招实施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如仅开启三部电梯中的一部,以及规定仅在30摄氏度以上或零摄氏度以下才允许开空调。这段经历被他称为“穿着棉袄上班的创业”和“白手起家的创业”。
四个月前,阿里巴巴通过收购将无招召回,无招带着任卿(花名“易统”)和朱鸿(花名“一栗”)等核心成员重返钉钉。这被视为钉钉的“初始团队”回归,无招也试图将钉钉带回创业初期的激情与活力,这可以看作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在钉钉十周年的活动现场,无招发布了钉钉8.0,口号定为“蕨地重生”,表达了钉钉重生的决心。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都站满了人,人们对无招和钉钉充满了期待与质疑。
无招回归的145天里,钉钉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激进改革。产品端重新梳理场景,优化用户体验,包括梳理最小的MVP场景、砍掉付费墙、全面对标竞品等。据无招公布的数据,四个月内对1850项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对5704项问题和20多个产品进行了修复和优化。
同时,钉钉也推出了包括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和智能硬件DingTalk A1在内的五个新AI产品,展现出强大的进攻态势。
在生态端,钉钉收紧了合作伙伴的分佣政策,取消了服务商在客户续费三年后的提成,以聚焦新的客户增量,如一人公司和出海企业。钉钉内部也设立了十余个创新小组,实现封闭开发,以加快创新节奏和速度。
近期,钉钉与飞书之间的“表格大战”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钉钉在AI表格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与飞书的多维表格展开了激烈竞争。双方不仅在产品功能上互相借鉴优化,还在推广策略上各出奇招。
钉钉AI表格团队从原有的二三十人扩容至一百多人,并与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团队合作,实现了单表100万热行的实时计算。钉钉计划在年底前支持单表容量达到1000万热行,以对标飞书。
然而,这场“表格大战”的背后,是协同办公巨头们更大的野心。表格作为轻量级的应用,可以直接面向企业业务一线员工,成为协同办公AI时代的新入口。通过表格,协同办公巨头可以串联内部其他业务,加速企业融入平台,并进一步深入企业IT核心资产投入的重头业务,如IPD、ERP、CRM等。
在推广上,钉钉和飞书都推出了独立版应用,并尝试通过售卖轻量化模板解决方案等方式来吸引客户。双方都在摸着对方过河,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以在AI时代的协同办公竞赛中占据先机。
无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双方在某些点上思考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打造优秀产品。他强调,钉钉在AI表格上的起点就是自己,而不是模仿他人。然而,他也承认,在推广AI表格的过程中,需要打动业务一把手,这需要不小的成本。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协同办公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钉钉和飞书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寻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场“表格大战”只是双方竞争的一个缩影,未来还将有更多精彩的较量等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