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题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初级岗位被自动化取代。
提及技术创新与就业市场的变革,不得不提张一鸣,这位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创业家,以其创办的字节跳动公司闻名于世。张一鸣自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经历了多次创业尝试,最终在2012年创立了字节跳动,并推出了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系列现象级产品。字节跳动的成功,无疑为互联网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在字节跳动的快速成长过程中,张一鸣曾提出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招聘“悖论”。他指出,公司在招聘产品经理时,往往要求候选人具备五年以上的互联网产品经验,以及千万日活跃用户量级的产品规划和迭代经验。但这样的高标准,实际上将包括公司内许多现任高管在内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张一鸣的这一观察,揭示了企业在招聘中的矛盾心理:既渴望大牛,又忽视从小白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这股技术浪潮已席卷至大学生群体。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开始借助AI工具快速生成个性化简历,以期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然而,他们或许未曾料到,这些看似高效的简历生成工具,实则成为了他们求职路上的绊脚石。企业HR部门同样采用了先进的AI技术筛选简历,能够轻易识别并过滤掉由AI生成的简历。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编程助手的广泛应用,科技公司和部门对初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大幅下降。无论是百度还是阿里,都在积极宣传其AI大模型在代码调试方面的卓越表现。这对于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原本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初级编程和调试岗位来积累实践经验和成长,但如今这些岗位却已被AI所取代。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还可能造成技术“断代”。如果企业持续减少对初级“码农”的招聘,那么新一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将无法获得必要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经历。尽管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引入编程助手课程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但这一变革的成果仍需数年时间才能显现。
随着法律服务、金融信息、行政文书等领域的AI助手工具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初级岗位将面临冲击甚至消失。尽管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无疑是一种重大进步,但对于那些身处时代变革之中的个体而言,他们的命运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对于这一话题,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