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AI开源承诺背后:是理想破灭还是商业策略?

   时间:2025-08-24 21:01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科技巨头马斯克终于兑现了长久以来的承诺,但这一举动却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近日,马斯克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将开源xAI旗下的Grok-2模型,并表示六个月后将计划开源Grok-3模型。他信心满满地表示,xAI即将超越除谷歌以外的所有公司,甚至对谷歌也展现出赶超之势。同时,他还赞扬了中国的工业实力,称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这一消息公布后,大多数人对马斯克表示了赞赏,认为他不愧为人类之光,有格局且言而有信。然而,仔细分析这一事件,却不难发现其中的微妙变化。

早在去年Grok-2发布时,马斯克就曾承诺,每次发布新版本都将开源前一个版本。然而,当Gork-3发布后,Gork-2并未如期开源,直至现在Gork-4都已发布,这一承诺才得以实现。显然,这一行为有些食言的意味,即便现在终于开源,但承诺的味道似乎已经变质。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AI领域日新月异,大多数人或许早已忘记Gork-2的实际水平。当初,Gork-2在阅读理解、编程尤其是视觉相关任务上都是业界最先进的,性能比肩当时的GPT-4。然而,在现在的评估体系中,Gork-2已经落后于平均线。

对比Gork-2与Gork-1的模型架构和配置参数,可以看出两者几乎一致,包括隐含层特征维度、层数以及MoE的专家配置等。唯一的区别在于FFN放大因子和参数量。这表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Gork-2已经是个老得没法用的模型,其开源与否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

更为关键的是,此次开源的协议也发生了变化。与Gork-1的可商用Apache 2.0协议不同,Gork-2采用了更严苛的社区许可证协议。年收入大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将模型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用于改进其他模型,且使用模型时必须标注“Powered by xAI”。这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带有限制的“开放”,而非真正的开源。

因此,性能落后且带有诸多限制的开源模型,能吸引多少用户尚存疑问。大概率是开源了个寂寞,不会有多少有效用户。

马斯克的这波操作看似豪爽,实则更像是一种玩弄舆论的营销手段,形式远大于内容。等到Gork-3乃至Gork-4开源时,大概率还会采取类似的操作。他既能出风头,又毫无损失。

然而,这并非马斯克在AI领域的首次争议。早在DeepMind加入谷歌之前,他就与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就AI的威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马斯克认为AI越强大对人类的威胁越大,必须建立防火墙机制,而佩奇则认为这是进化的正常现象。

2015年,马斯克与山姆·奥特曼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场晚宴上讨论了AI的安全问题,并决定创办一家非营利性AI研究工作室OpenAI,旨在打造一款类似Linux的开源人工智能系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OpenAI逐渐成为一个营利性初创企业,并接受了微软的投资。

自那以后,马斯克一直批评OpenAI背离初衷,沦为微软的赚钱工具。他甚至将奥特曼等人告上法庭,要求OpenAI向公众开放其代码。

回顾马斯克的AI历程,可以看出他并非舆论中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当他作为失败者时,会怒斥不肯开源的先发巨头;而当他成为成功者时,却也不肯真的开源。他的真实想法或许只是想让对手放慢脚步,给自己追上的时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