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窦玉明:重塑投研体系,迈向持续阿尔法时代

   时间:2025-08-15 07:52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资产管理这一智慧密集型行业中,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正引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万亿级资金的管理挑战,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是依赖偶然的灵感迸发,还是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出卓越智慧的体系?

窦玉明,这位行业先行者,正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个体”与“流程”、“个性”与“组织”之间的微妙平衡。他的探索,不仅是对中欧基金的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更是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重新审视。

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迅速膨胀,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开始思考:如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持续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他借鉴了国际一线资管机构的成功经验,提出必须改革现有的“手工作坊式”投资管理方式。

窦玉明认为,传统的依靠少数优秀个人支撑产品业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公募基金作为普惠型资管机构,必须依靠更为系统的组织机制来确保投资体系的稳定性和穿越周期的能力。为此,中欧基金启动了内部转型工程,投研体系开始向“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方向迈进。

在专业化方面,中欧基金强调在组织中产生“洞见”——那些能够领先市场认知、超越普遍预期的高质量投资想法。窦玉明指出,这需要研究员在某个行业长期深耕,基金经理专注一种风格,不断打磨、反复实践,才能在特定领域建立超越市场认知的优势。

然而,洞见从产生到落地,需要经历清晰表达、团队理解和执行体系吸收等多个环节。因此,在专业化之上,中欧基金更加注重“工业化”——通过高度统一的投资理念和标准化流程,让团队成员之间能够高效分享和复制洞见。

窦玉明以中欧权益投决会主席周蔚文推行的“五要素选股模型”为例,说明了工业化在投研体系中的应用。这一模型将选股逻辑拆解为具体的要素和可量化的标准,使得好的洞见能够被迅速理解、评估和采纳,大大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效率。

与此同时,中欧基金还在推进数智化进程,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个人与团队的效率。数量化将投资数据、研究报告等非结构化信息结构化存储,构建可供团队共享的知识库;智能化则将优秀的投资方法论转化为可复制的模型,将人的经验固化为机器算法。

在窦玉明看来,“工业化”的核心依然是个体。每一位投研人员都是这条精密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紧密相连、不可或缺。这种协同模式使得每个人的贡献都以乘数效应叠加在整体业绩上,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出。

窦玉明强调,“工业化”不会抹杀人的个性,相反,它更加注重专业化深耕与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统一的理念和流程下保持方法论一致,通过专业化分工让每个人做到极致,才是“工业化”转型的精髓所在。

窦玉明表示,优秀的组织应该能够吸引最顶尖的人才,并让他们在一个互相欣赏、共同进步的文化中成长。当团队成员都足够优秀,并且能够高效协作时,就会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

在“工业化”转型的道路上,中欧投研团队秉持着务实的态度。窦玉明坦言,团队每年都会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滚动式复盘,并根据复盘结果进行调整。今年的复盘结果显示,“工业化”改造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正向反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