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热销背后:雷军如何应对连串争议?

   时间:2025-08-13 22:53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小米公司近期在多个业务领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小米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成就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而其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的举动更是备受瞩目。

然而,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并非一帆风顺。近期,小米汽车遭遇了多起舆论风波。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小米YU7车型“轮轴比”参数的争议。一汽丰田企划部部长赵东通过社交媒体指出,雷军在介绍该车型时提到的“轮轴比”为3倍的说法存在误差。根据小米官方展示的PPT测算,实际数值应为4倍。赵东强调,尽管自己是出于尊重和敬佩未当场质疑雷军,但后经研发团队核实,该参数定义由小米方面提出,传统汽车理论中并不存在这一概念。

这一争议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营销话术的质疑,还揭示了行业标准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矛盾。有观点认为,雷军创造“轮轴比”这一概念是为了以直观、吸引人的方式展示产品优势,但从专业角度来看,其算法与传统汽车理论存在差异。这并非小米首次因营销手段引发争议,早在小米笔记本发布时,雷军就因“比一元硬币还薄”的宣传语而受到质疑。

除了“轮轴比”争议外,小米汽车还因尾款支付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不满。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反馈,在车辆尚未交付的情况下,就收到了小米要求支付尾款的通知。有用户表示,自己在支付定金后,交付时间被多次变更,对小米汽车的交付管理能力产生了严重不满。小米汽车《购买协议》中的“余款支付”条款成为争议焦点,该条款规定用户需在收到付款通知后7个自然日内支付全部剩余款项,否则订单将被取消,定金不予退还。

小米旗下的智能门锁产品也近日被指存在技术问题。有网友发帖称,自家的小米智能门锁将外卖员的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被意外开启。事件曝光后,小米方面回应称将记录并核实相关情况,并将反馈到技术部门进行优化。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小米产品质量的担忧。

尽管争议不断,但小米汽车在销量方面取得的成绩仍然十分亮眼。小米SU7上市后24小时,大定量就突破了8.8万台;SU7 Ultra开售2小时,大定也突破了1万台;而YU7上市仅3分钟,大定更是达到了20万台。雷军透露,今年7月,小米汽车的单月交付量已超过3万台。然而,交付环节却频遭质疑,有报道称新下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需要42周至45周的时间才能交付。

在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同时,小米也在积极拓展新的市场。近期,小米对非洲市场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任命刘社全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并兼任西非战区负责人。这一连串的人事调整显示出小米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的决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