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试题深度解析:探索新能源与古村治水智慧

   时间:2025-07-27 11:53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近日,2025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地理试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吉林省通榆县,一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了本次试题的一个重要案例。2009年,通榆县开始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已形成包括制造主机叶片、塔筒、电机等组件的全产业链。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为风电场节约了组件运输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进一步促进风电消纳,通榆县还引进了电池储能、氢化工、大数据、机械制造等产业,并建设了“吉电南送”超高压输电工程。

新旧气象站气压变化示意图

另一组试题则聚焦于江西省吉安市渼陂古村的治水模式。渼陂古村地处赣江支流富水河下游河畔,地势低洼,常遭洪涝灾害。为减轻水患,当地居民挖掘了众多水塘,并形成了“两河一塘(群)”水系。这种水系布局不仅有效防御了水患,还实现了村落内水体的不断更新。渼陂古村的治水模式对现代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因地制宜治水,合理利用自然。

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搬迁也成为了试题的一个案例。1999年,该气象站从城中搬迁至城郊,并在2000年对新旧站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观测。观测结果显示,新站的气压在一年各月中均低于旧站,这主要是由于新站海拔较高所致。试题还要求学生推测与气压年内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气象要素,最终得出气温与气压呈现显著反相关关系的结论。

还有一组试题围绕我国温带湿润区某盆地的地貌和土壤特征展开。该盆地内分布着海拔约280米的台地和海拔220~240米的河流谷地,四周则是低缓的花岗岩丘陵。试题要求学生分析盆地北缘陡峭花岗岩山峰的成因、花岗岩山峰未发育自然地带土壤的原因以及台地土壤比丘陵区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这些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据专家介绍,这些试题的设计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试题也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真实案例的融入、区域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原理与国家战略的结合。

此次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发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平台,也为中学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将更加注重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