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传统985、211及双一流名校遭遇挑战,被新兴的研究型大学抢占风头。
诸如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兴高校,正逐步成为考生们的新宠。据报道,福耀科技大学首批本科生已集结完毕,其中不乏高分考生,有考生以669分的高分毅然选择了这所新兴大学,而这一分数足以让他们轻松进入众多985名校。
在广东,南方科技大学也展现出了强劲势头,其物理类投档线一度超越了老牌985名校中山大学。同时,北大清华等传统名校的招生却显得力不从心,今年河南的高考状元甚至放弃了清华,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注重就业导向。名校光环不再是唯一考量,实际就业前景成为重要衡量标准。这种转变,也让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分数水涨船高,竞争异常激烈。
面对就业压力,不少考生甚至在高考后就开始准备考公,或是参加针对大一新生的暑期规划班,提前为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就业铺路。大学期间的竞争也从绩点、综测、评奖等方面全面展开,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然而,在这样的内卷大潮中,也有大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晓琪在大学期间因学业和就业压力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但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那些外界赋予的标准和成绩并非生命的全部。她开始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价值,爬上了那座只属于自己的雪山。
林悦则是为了保研而拼命学习,内卷到身体发出预警。但在保研结束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节奏,学会了在忙碌中放慢脚步,享受生命的美好。她不再追求事事完美,而是随心所欲地去旅行、看书,补上了大学四年缺失的生命体验。
陈宇则始终抱有负罪感,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尝试放慢脚步,享受与朋友打台球、晒太阳的悠闲时光。他发现,生活并非只有内卷一条路可走,敢于停下来也是一种勇气。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内卷的大环境,我们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真正的成功,并非只在既定轨道上跑在前面,而是在汹涌的浪潮中,敢于重新定义何为“值得”的生活,寻得那份内心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