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志愿填报,传统名校遭遇挑战,新型研究型大学崭露头角。
一批新兴高校如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备受瞩目。据报道,福耀科技大学首期本科生已集结完毕,其中不乏高分考生。一名高考生以669分的优异成绩,毅然选择了福耀科技大学,而这个分数足以让她轻松进入众多985名校。
同样,在广东地区,创办时间不久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其物理类投档线一度超越了老牌985名校中山大学。这一趋势反映出,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看重学校的就业导向和实用性。
与此同时,北大清华等传统名校的招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报道,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以724分的惊人成绩,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这一选择无疑再次凸显了考生和家长对于就业前景的深切关注。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考生和家长的选择愈发理性。他们深知,即便就读于名校,四年后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一些“考上即上岸、考上即有好工作”的院校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这种内卷现象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许多大学生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拼命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和实习,导致身心俱疲。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等。
晓琪(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她在大学四年里被学业、就业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治疗过程后,她逐渐意识到,那些压力只是生命旅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她开始尝试去做更多的志愿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价值。
林悦(化名)则是另一位内卷现象的受害者。她为了满足保研需要的绩点和综测,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了学习。然而,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最终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她开始频繁生病,医生告诉她这是焦虑在身体上凿出的洞。在经历了身体的一再预警后,林悦不得不放慢脚步,开始向内反观自己。
她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她开始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被外界的标准所束缚。如今,她合上日记本写下一句话——“不一定要做成什么”。只要有自己的节奏,慢一点又何妨?
陈宇(化名)则是一个始终抱有“负罪感”的内卷者。他总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浪费时间,每当室友们去图书馆刷题时,他就会感到焦虑。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看到了一个TED演讲,演讲者说:“男生从小被教要‘勇敢’。”这句话触动了他,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一直在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于是,他尝试着放慢脚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开始在没有课的下午去操场晒太阳、跟朋友打台球等。这些曾经看起来“没有必要”或是“不务正业”的事情让他感到无比舒适。如今,他敢于在内卷的道路上停下来休息,敢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大学生活,再次提醒我们,内卷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真正的成功,并非在于在既定轨道上跑在前面,或抵达某个公认的顶峰;而在于能否在汹涌的浪潮中,敢于重新定义何为“值得”的生活,并在与自我、与环境的持续对话中,寻得那份不被外界喧嚣所裹挟的内心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