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国石窟文化的深度之旅中,一部聚焦于道教石窟的力作《知·道——道教石窟造像简史》近期问世,为学术界与艺术爱好者揭开了道教石窟神秘而瑰丽的面纱。该书作者萧易,历经八九载春秋,足迹遍布四川、重庆、陕西等地,通过对道教石窟的实地考察,精心编纂了这部跨越南北朝至清代的道教石窟编年史。
7月6日,成都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吸引了众多目光。萧易携《知·道》亮相,与读者共同穿梭于道教石窟的艺术长廊,从《封神演义》的神魔斗法到《西游记》的师徒西行,书中生动再现了道教人物的传奇故事,将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分享会,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
提及创作初衷,萧易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2008年夏天,在重庆大足县石门山的一次偶然探访中,他惊喜地发现了一系列与《西游记》相关的道教神仙造像,包括天蓬元帅这一猪八戒的原型形象。这一发现激发了他对道教石窟的浓厚兴趣,也促使他开始思考道教石窟的分布状况及其历史分期问题。由于道教石窟资料稀缺,基础调研工作尚未完善,萧易的调研之路充满了挑战。
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萧易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揭示了中国道教石窟的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北京、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其中四川与重庆的数量最多且最为集中。这些石窟往往隐匿于偏远的山野之间,而非人们熟知的道教圣地,如青城山、龙虎山等,为道教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四川作为道教石窟的重要聚集地,拥有丹棱龙鹄山、仁寿坛神岩、安岳玄妙观等众多著名石窟遗址。这些石窟不仅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川作为石窟大省的地位。萧易的研究,不仅填补了道教石窟研究的空白,更为我们理解道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