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首日订单破600亿,雷军如何颠覆汽车行业认知?

   时间:2025-07-01 14:47 来源:天脉网作者:陆辰风

在科技与汽车交汇的十字路口,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席卷而来。曾经为苹果新品彻夜排队的群体,如今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的革新者——小米汽车。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上市,仅仅3分钟内,这款定价25.35万元的SUV大定订单便突破了20万辆大关,1小时内更是激增至289000台。次日下午,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已迈过24万辆门槛,按均价计算,销售额超过600亿元。这一连串的数字,如同惊雷般震撼了整个汽车行业。

面对如此景象,网络上不乏调侃之声:“买车不要钱了吗?”“汽车也成快消品了?”然而,这些玩笑背后,是汽车厂商们难以掩饰的焦虑。小米发布会次日,零跑汽车CEO朱江明在论坛上的苦笑,道出了同行们的心声:“订单虽多,但雷总一晚30万的战绩,压力山大啊。”

小米汽车的异军突起,让本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淘汰赛的节奏骤然加速。《汽车商业评论》的编辑们与业界老将共聚一堂,面对小米YU7的火爆,一位老江湖不禁感慨:“汽车行业的洗牌,要加速了。”

雷军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面对订单海报上的数字,短暂沉默,或许是在心中默默数着那些零。友商东风日产的三电和动力开发负责人黄照昆,则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如此庞大的订单量,意味着用户可能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提车,他质疑小米是否在用手机行业的营销套路拉动情绪,尽管随后发布了道歉声明,但中国汽车人的震惊与困惑显而易见。

雷军,这位常被冠以“营销之神”称号的企业家,在此次发布会上,用一篇近乎高考满分作文的演讲,阐述了小米YU7的设计理念——为那些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人打造。业内人士评价,雷军在内容营销上的段位,远高于同行。然而,雷军本人却多次强调,小米的成功,靠的是能力,而非营销。“你们今天考我的每一个指标,每一项能力,小米都是领先的。”

广州阿凡提创始人张征认为,小米汽车的胜利,是生态的胜利。小米手机的庞大用户群体,构成了第一级火箭;小米生态链则是第二级;而汽车,则是为粉丝提供更多惊喜的第三级火箭。这一观点,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小米汽车的崛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小米汽车的设计,也引发了关于“致敬经典”与“抄袭”的争议。SU7因酷似保时捷Taycan而被戏称为“保时米”,YU7则因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而被调侃为“法拉米”。尽管业界更倾向于用“致敬经典”来美化这一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汽车精准捕捉到了中国消费者对豪华品牌设计美学的向往,以及对高性价比的追求。

然而,随着小米YU7订单量的激增,关于订单真实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二手交易平台上,大量YU7订单转让信息涌现,价格在2000至20000元不等。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小米对“大定”的定义与传统汽车行业存在差异,存在退定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订单的水分”。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小米YU7的销量依然可观,远超其前作SU7。

小米汽车的崛起,不仅是对传统汽车厂商的挑战,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生态的重塑。它用互联网思维和极致性价比,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原创设计与市场需求的深刻思考。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变革中,小米汽车无疑已经走在了前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