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的唐先生遭遇了一件令他痛心疾首的事情。他10岁的女儿在短短两个月内,通过手机游戏“蛋仔派对”等消费了近8000元。这笔巨款对于月收入仅2000多元的唐先生来说,相当于他三个月的收入。
唐先生原本将手机交给女儿是为了方便她查作业,却未曾料到女儿会沉迷于手机游戏,并利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多次购买游戏内的礼包和道具。直到微信钱包余额大幅减少,唐先生才发现这一惊人消费。
“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微信账单一查,全是游戏扣费。”唐先生懊悔地说。他迅速联系了游戏所属公司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退款申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核实,广东天宸公司最终在5月12日退还了唐先生4600元。然而,就在退款过程中,唐先生的手机又收到了一笔30元的扣款通知,这令他十分不解和愤怒。
面对唐先生的质疑,广东天宸公司客服表示将向上级部门反馈。几天后,唐先生收到了第二笔退款1600多元,至此,他总共收回了6200余元。客服解释称,首次退款是游戏公司直接退还,而第二次退款则是游戏平台代扣返还,未同步解绑协议可能是导致二次扣费的原因。
互联网产业观察者戴先生指出,类似“蛋仔派对”这样的游戏,往往会利用游戏过关策略诱导用户充值,而免密支付功能则成为了游戏扣费的漏洞。他建议家长在将手机交给孩子使用时,务必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并设定支付密码或指纹验证。
唐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一名小学老师曾女士表示,如今的小学生普遍对手机、游戏和网络信息有强烈好奇心,但很多家长却疏于监管。
她建议家长设定清晰的手机使用规则,并定期检查孩子使用过的手机。同时,她也提醒家长要了解游戏平台的退款流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申请退款。
经过这次教训,唐先生已经彻底关闭了手机的免密支付功能,并告诫女儿以后不要再玩手机游戏。他也意识到自己在监管上的疏忽,并表示将做出改变,加强对女儿的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