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安全双规范详解:接口要求与应用实施标准全览

   时间:2025-05-23 09:08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近期,两项关于零信任安全架构的重要技术标准正式发布,为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全面指导。

首先,《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详细规定了应用系统与零信任组件间的数据交互要求。该标准特别适用于企业级应用与零信任系统的集成场景,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动态访问控制的有效性。标准内容涵盖了九个章节,对三类关键接口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应用系统与安全网关接口需采用TLS 1.2+协议,支持JSON/XML格式,并实现身份鉴别和幂等性设计。安全网关与控制中心接口则强调使用国密算法进行加密,并要求在60秒内完成状态同步。代理与网关接口需确保在3秒内完成认证响应,并建立实时异常告警机制。

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该标准规定数据传输延迟需控制在3秒内,身份认证信息至少每60秒同步一次,并设置了一般、警告、严重三级异常告警机制。接口设计采用结构化字段,身份认证信息必须包含设备标识、位置坐标、认证方式等必要信息。

标准还强调了持续验证机制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组件周期性推送状态信息,并在通信中断时实现数据暂存与补报。同时,审计日志需记录主体、操作时间等核心字段,并支持权限管控。

另一项标准,《零信任应用安全实施规范》,则是专为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设计的零信任安全架构实施指南。该标准从通用要求和场景化要求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构建了零信任安全体系的实施框架。核心内容包括零信任系统建设的四阶段流程(安全分析、设计、加固、核验),以及认证授权、访问控制等五大通用技术要求。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动态访问控制、持续验证、最小权限等零信任原则,要求通过多因素认证、数据加密、威胁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防护。在部署层面,标准详细规定了控制中心、安全网关的高可用架构设计,以及异地容灾、自动化运维等关键要求。

针对车联网场景,标准重点规范了车辆身份认证、远程控制安全等特殊需求;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则侧重设备认证、数据传输加密等工业环境特有的安全措施。这些规范的实施将有效提升相关行业的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两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零信任安全架构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为相关行业的安全防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