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这一趋势对公司这一传统组织架构形式构成了显著挑战。
近期,科技巨头微软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60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裁员名单中甚至包括一些杰出的Python开发人员。与此同时,微软的首席执行官透露,未来该公司约20%至30%的代码将由人工智能生成。这一变化预示着,在AI的推动下,劳动力需求正发生深刻变革。
在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章指出,AI的发展将促使人的技能进行重构。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外,未来员工还需掌握运用AI工具的能力。这一变化将导致组织架构的相应调整,可能出现超级员工和超级团队的新形态。
分工体系的变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智能跳越公司创始人李智勇在活动上表示,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正在解决成本问题,使得每个人实现自身独特价值的成本大幅降低。他甚至提出了一个极端设想:随着AI技术的成熟,无人公司正从理论走向现实,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
尽管无人公司仍是一个超前概念,但智能化的公司实践已屡见不鲜。例如,去哪儿平台CEO陈刚在20周年演讲中宣布,面对AI带来的技术浪潮,去哪儿平台已全面准备,将开启第四次创业。他强调,公司正在通过各种新项目的开展,让组织发生彻底变化,全面融入AI。
微软中国副总裁苏坦认为,未来的智能化公司将以快慢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运作,人与机器将相互配合。他引用了亚马逊的“Two Pizza Team”管理学原理,指出一个组织最高效时的人数规模约为5至10人。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管理效率往往会降低。AI的出现则平衡了人的能力和组织规模的效率,使得“Two Pizza Team”可以变得无比强大。
AI师傅创始人孙志岗则持更为乐观的观点。他认为,“无人公司”的下一个状态将是“人人公司”。在AI技术的辅助下,个人的能力和特色将得到极大释放。通过精准营销和匹配,每个人所构成的公司将能够服务少数高价值客户,从而维持公司的生存。
然而,AI带来的不仅是智能和效率的提升。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AI能做一切,人类该怎么办?如何在未来的体系中寻找自身的价值?苏坦指出,尽管技术不断演进,但人类社会的财富分配本质上仍遵循生产资料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大公司不会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因此,想要使用这些生产资料,人们仍然需要进入组织工作。
苏坦进一步强调,在未来的企业中,辅助性岗位将大幅度减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人人需要成为生产者,并具备系统变革和系统迭代的能力。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建议,面对这一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动手开始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