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事故频发,小米雷军为何成众矢之的?

   时间:2025-05-19 11:49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近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这一举措的背景,源于近年来智能驾驶行业的营销宣传过度膨胀,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

在过去几年间,智能驾驶技术成为车企竞相追逐的热点。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车企将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包装成“自动驾驶”,并大肆宣传“无限接近L3”、“零接管”、“车位到车位自动驾驶”等概念。这种宣传手段虽然提升了车辆的卖点,但也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已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进而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

巧合的是,小米汽车SU7的交通事故恰好发生在这一监管措施出台前夕。一时间,小米及其创始人雷军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部分网友指责小米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认为正是小米不负责任的宣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我们不禁要问:自动驾驶技术的红利,是否应该由雷军一人来承担?事实上,过去几年是自动驾驶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大车企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巨资。由于之前对营销宣传缺乏严格监管,几乎所有车企都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有的车企相对克制,强调辅助性质;而有的车企则大肆吹嘘,无所不能。

然而,小米汽车SU7并非吹嘘自动驾驶最甚的车企。雷军在多次直播中都明确表示,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仅是辅助驾驶,并未鼓励消费者放开方向盘。相比之下,小米在营销宣传上其实相对克制。小米也从未声称其智驾技术排名第一,只是表示属于第一梯队。因此,购买小米汽车的消费者并非主要看重其自动驾驶功能。

尽管如此,小米仍然成为了舆论的众矢之的,承担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而其他在自动驾驶红利中分得更多蛋糕的车企,则相对减轻了压力和指责。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品牌必须面对的现实:借助互联网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必须承受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放大效应。

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如何挺过这一难关将成为关键。他们必须面对舆论的质疑和指责,同时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